全国政协委员共话高教改革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蕾、史靖洪、张晗):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已经是“双一流”连续第五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如何推动“双一流”建设,进一步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使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正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一些委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张凤宝。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恢复到发展、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从改革创新到走向一流的深刻巨变,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与此同时,由于高等教育底子薄,以及教育规模持续扩张,使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科和专业结构失调、师资数量不足、实践环节弱化等问题。
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国政府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文件: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9月,首批137所“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公布;2018年9月,中国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政府工作报告则连续五年提到“双一流”建设,凸显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天津大学入选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张凤宝认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大学必须把办学的精力集中到本科教育上,引导高校教师将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张凤宝说:“学校的书记和校长、教师的精力要首先集中在本科上,你不能把教学当作一种副业,而把科研、把指导研究生当作主业,因为本科的基础地位意味着学校的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比如说各种实验室都要对本科生开放,使得本科生提前融入教师的课题,接受一些创新创业的培养,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
张凤宝还表示,天津大学要求教师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行业动态体现在教学内容中,不能把教学和科研做成两张皮,要形成“科研反哺教学”,或者科研和教学融合。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
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认为,提高教师队伍水平需要给教师足够的开放性和教学压力,同时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汪小帆说:“我们现在特别关注的就是怎样能够让青年教师在我们自己的这个土壤里面成长为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要确确实实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这是大学最重要的功能。”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要给创新团队更大的自主权。汪小帆介绍,正是得益于政府简政放权,给创新团队更多自主空间,才让青年教师获得了更多自我提升的可能性。汪小帆说:“比如我牵头的一个上海市战略创新团队,规定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占到三分之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青年教师能够专心致志地去做学术研究、做教学,这是最主要的目的,他不需要再把太多的精力花在其他的方面去。”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大学校长赵跃宇。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大学校长赵跃宇表示,大学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学本领、增长才干上,办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都应该放在学生身上,这才是根本。为此,该校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意见,坚持以学生为本,严格课程管理,希望扭转“大学严进宽出”的错误观念。他说:“从学生进到大学之后,在学习上要对他好一点,不是说让他轻松及格,而是要让他难及格,要让他不达到标准,不能毕业。2018年我们学校不能够在6月份正常毕业的学生超过了20%,在国内来说就很大了。但是我觉得这个对学校的声誉也好,对学生自己成长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志远。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不仅要坚持扎根中国办大学,还要进一步融通中外,不断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志远说:“在学生的培养方式方面,包括学生的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还有基础自然科学的通识教学,我们是跟国际接轨的。就是说学校的定位要国际化,将来我们要培养能够在国际上参与竞争的下一代的年轻人,这是学校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