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以十八洞村为样板走脱贫新路(4)

光山新闻网 山阴新闻网 2019-03-31 07:06:13
浏览

  “6亩多地全种了黄金茶,这两天新叶冒得多,要抓紧时间采。”贫困户石远彪腰间系个竹篓,忙着采茶,得空跟记者说上几句。这两年,卖茶叶撑起了钱袋子,石远彪顺利甩掉穷帽,黄金村得以整村脱贫。

  种养产业可以致富,但也不能包打天下,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村的群众深有体会。除去山林,全村人均耕地2.2亩,在整个湘西都算得上“家底殷实”。可是,当地群众几乎把适宜当地种植的农产品试了个遍,依然没能拔掉穷根。

  “种稻谷,种油菜,种柑橘……能挣多少钱?”在讨论全村产业发展方向的大会上,有村民这样问。一个问题,惊醒了一村人。环顾四周,这座土家寨,有近百座保存完整的明清老宅,窖子屋、四合水屋、转角楼等传统古建筑极富民族特色。重视保护传统民俗和原始风貌的村民们,从2000年开始,就没在寨子里建过砖瓦房。

  循传统,不守旧,村里改变思路,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从2016年起发展旅游产业。“乡村旅游,就得要有乡村味。”捞车村村支书向福孝说。为此,村里修旧如旧,在保护好既有风貌的前提下,对民居进行合理改造,不少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开起了民宿。今年春节前后,贫困户向清家里的10多个床位,住得满满当当。

  依靠旅游,村里的传统工艺——土家织锦也走出了深山。“老老少少都能织,村里70多岁的老奶奶,一年也能收入1万多元。”向福孝说。

  跳出捞车村看全镇,山水风光神奇,民族风情浓郁,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就有好几个,捞车、黎明、六合和树比4个村子,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于是苗儿滩镇把这4个村串点连线,联手打造景区,通过吸纳就业、资源股份分红等方式,带动更多贫困户迈向小康。让美丽战胜贫困,苗儿滩镇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产业扶贫路子。

  产业扶贫,既要结合实际,又要打好特色牌。在这点上,永顺县走得颇顺利。

  当地很多农民都有种植油茶、土法榨油自家食用的传统,但苦于没有深加工,茶果一直卖不上价。没有“钱”景,农民也就不上心管理,油茶林亩产很低。县里顺势而为,整合资金,帮助农民进行低产油茶林改造。毛土坪村贫困户李枝洪告诉记者,低改效果立竿见影,第二年亩产油茶果就从300斤翻番到600斤。县里还引进了龙头企业——湘西沃康油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朔介绍,公司对油茶果“吃干榨尽”,可年产茶油1.5万吨、皂角素1万吨,油茶果壳全部用来生物质发电。深度加工利用保证了公司能以比一般农户一斤贵0.2元的价格,敞开收购贫困户的油茶果。去年,李枝洪的25亩油茶收入3万元。

  实实在在的效益,也带动了农民新造油茶林的热情。目前永顺县油茶林面积达到38万亩,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帮扶、合作帮扶等方式,带动近5.6万贫困人口增收。

  “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该大则大,宜小则小,湘西因地制宜,精心布局扶贫产业。现在,每个贫困村都有1个以上当家产业,每户贫困户有1个以上增收项目,夯实了稳定脱贫的基础。目前全州2/3以上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带动实现增收脱贫,83%的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结束在湘西的采访,春雨还在绵绵地下。精准扶贫,如春雨滋润着这块贫瘠的土地。采访期间,恰逢花垣、泸溪等县相继召开脱贫摘帽誓师大会。会上,很多干部群众表示,精准扶贫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将一鼓作气,保质保量地打赢这场精准脱贫攻坚战。(记者  杜若原  顾仲阳  申智林)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31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