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城乡融合发展 释放最大潜力(2)
解决农民工的落户问题首先是坚持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存量优先,是指已经在城市长期就业、工作、居住的这部分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举家迁徙的,还有新生代农民工,以及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这些重点人群才是落户的重点,而不是说片面地去抢人才。
“城市需要人才,但是更需要不同层次的人口,绝不能搞选择性落户。”陈亚军说。
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不管户籍制度怎么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必须坚持、不能动摇。
“应该始终把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这个底线坚持好,城市既要满足刚性和改善性的住房需求,同时又要坚决避免投机者借机钻空子,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防止房价大起大落。”陈亚军说。
消除城市落户的限制并不是放弃对人口的因城施策。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也明确提出,特大城市可以采取积分制等方式来设置阶梯式的落户通道,调控落户规模和节奏。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要更多通过优化积分落户的政策来调控人口,既要留下愿意来城市发展、能为城市做出贡献的人口,又要立足城市功能定位,防止无序的蔓延。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备受关注。《意见》提出,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以及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当前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影响中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牵动中国城乡两个地理空间和工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城乡融合发展处处长刘春雨介绍,《意见》提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制度,核心是要夯实土地的产权基础,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允许就地入市或异地调整入市;允许村集体依法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内容,是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的重要改革措施。”
《意见》提出,到2022年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基本建成,到2035年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全面形成。目标明确,底线也很明确。刘春雨表示,在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过程中,要严格守住土地所有制的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不能把集体所有制改没了、耕地改少了、农民利益受损了。
“土地制度改革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所以要以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为底线,绝不能代替农民作主,不能强迫农民选择,要真正让农民得到改革的红利。”刘春雨说,改革也不能一哄而上,随意改变用途,确保待入市的土地符合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不得突破现有规划,不得随意改变土地用途,不得出现违法用地的行为。
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主要是进一步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抓紧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要平等保护并且进一步放活承包地经营权,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制度保障。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承包地的农业用途不能改变,农民利益要得到充分保护,而且要坚持因地制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不搞“一刀切”式的土地规模经营。
刘春雨介绍,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过程中,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的口子不能开,按规划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原则不能突破,严禁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