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界的“天下第一所”,90岁了(2)

光山新闻网 王林 2019-05-17 16:13:03
浏览

  在此次调查中,陈翰笙、钱俊瑞、薛暮桥等学者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的规范方法,获得了可靠的一手调查数据,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证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支撑。

  遗憾的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本次调查形成的研究报告最终未能发表,后来连原稿也不知去向。

  1934年7月1日,社会调查所与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仍名为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后,该所把研究重点放在中国的现实经济问题上,同时仍然继续延续经济史和社会调查等领域的工作,并对近代经济史、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国际贸易、银行金融、财政、人口和统计八个方面开展研究。

  1950年4月,中国科学院华东办事处接收原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1950年6月更名成立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1953年,社会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中国经济学界的“天下第一所”,90岁了

  1958年,经济所工作人员在中关村办公楼前排练大合唱(后排左二:狄超白;后排左五:巫宝三;后排右三:汪敬虞;后排右一:桂世镛)。图片来源:经济所科研处

  进入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正在全面推进,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紧锣密鼓地进行,有一大批现实经济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中国经济学界的“天下第一所”,90岁了

  1957年11月17日,经周总理批准,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布关于经济所归属科学院和经委计委双重领导的文件。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档案馆

  1957年,孙冶方任经济所代所长。孙冶方上任不久,即上书李富春副总理,并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明确经济所归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双重领导,进而明确了经济所的方针任务:“要系统地研究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出的各种重要经济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在我国实践中的运用……经济研究所应成为国家经济领导机关有力的助手,并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科学研究的中心。”

  于1959年4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经济理论讨论会,是经济所发起和组织的第一次大型理论讨论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因此,也被称为第一次全国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讨论会。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带来的严重问题引起了理论界的反思。

  这一时期,孙冶方、于光远和薛暮桥确定了要着重研究和讨论社会主义再生产、经济核算和经济效果三大问题。

  通过一些相关讨论和实地调研,孙冶方对大办人民公社、大跃进、大办小高炉、大办食堂等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与此同时,孙冶方提出要编写《社会主义经济论》,探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  

中国经济学界的“天下第一所”,90岁了

  1961年3月1日-5月12日,经济所在香山举行《社会主义经济论》讨论会。前排从左至右:孙冶方、张闻天、杨坚白、冯秉珊、骆耕漠;后排从左至右:何建章、赵效民、王绍飞、刘国光、董辅礽、孙尚清、桂世镛、项启源、李琮、田光、江冬、黄道南。图片来源:《张闻天:画册》

  1959年12月,中央理论小组要求经济所拿出一部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同月,刘少奇邀请孙冶方和部分经济学家到家中座谈,听取他们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意见。孙冶方就若干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深得刘少奇的重视。随后,孙冶方把《社会主义经济论》的写作作为全所工作的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工业企业管理的理论著作《中国社会主义国营工业企业管理》于1964年出版。

  新时代下的学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