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界的“天下第一所”,90岁了(3)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从批判“两个凡是”到真理标准大讨论,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中央根本扭转了中国发展的航向,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轨道上,改革开放大幕全面拉开。
在此时期,经济所主要对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两方面进行了探索。
1978年7月-9月间,孙冶方在国务院召开的一系列会议上不断重申其价值规律观点,强调“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这一时期,经济所研究人员围绕价值规律问题撰写了大量理论文章。
为进一步深化对价值规律的讨论,1979年4月,经济所在无锡召开了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问题讨论会。这是继1959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讨论会以后,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性价值规律问题理论讨论会。
此次讨论会主要讨论了在经济活动中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扩大市场调节作用,按价值规律办事。
1979年,《经济研究》第二次价值规律问题研讨会特刊1979年S1期封面。图片来源:浙江财大图书馆藏刊
但我国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是在经济生活有迫切需要但理论准备又颇为不足的情况下开始的,亟需要借鉴国际经验。
1978年之后,经济所除了组织一批学者先后赴东欧、美国、日本考察。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所的吴敬琏、赵人伟、黄范章和乌家培等中年学者还被派往英美一流大学做访问学者,系统地学习现代经济学。这些学者日后在经济体制改革、收入分配、数量经济学等领域均做出重要贡献。
1980年,许涤新率中国经济学家代表团访问美国,于11月21-24日出席了“中美经济发展战略抉择讨论会”,与刘易斯、舒尔茨、阿罗、钱纳里进行学术交流,讨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这是中外经济学家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次深入探讨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经济学理论。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20世纪90年代的月坛北小街2号院门前,合影者:左起:大卫·沃尔(英国经济学家)、袁钢明、董辅礽、赵人伟、林泉水。图片来源:赵人伟藏照片
我国经济学研究也开启了高速发展局面。针对新时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需要,经济所进行了相应的学科调整,增设资本论、公共经济学学科,重建发展经济学学科,进而形成了当前的可称为“两学两史”(“两学”指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两史”指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共涵盖11个研究室的学科布局。
对于如何适应新的环境,保持创新和领先优势。2017年初,履新所长一职不久的高培勇提出“正视挑战,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高培勇明确提出治所思想:弘扬经济所“以学术为本位、以人才为中心”的学术传统,将富有影响力的学科和富有影响力的人才作为经济所的“压舱石”;着力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推进“殿堂与智库共居一所”,坚持理论探索与对策研究并重。从根本上确立学科建设在治所工作中的基础和支柱地位,以政治经济学带理论经济学,以宏观经济学带应用经济学,以服务于以史鉴今目标而布局经济史学。(张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