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架构调整PCG打破“组织墙” 微视将何去何从?
腾讯架构调整这一年:
PCG打破“组织墙”重新整合 微视何去何从?
腾讯的高管给外界的印象,大抵可以用“温和”、“谨慎”、“职业化”等词语来描述,但在内容与平台事业群(PCG)的高管合伙人会议上,八位副总裁(VP)一反常态地激烈辩论,一位VP还没说完,就被另一位打断。据说争论最激烈的一次是讨论腾讯要不要做短视频?要做的话是参考已有的成功产品还是独辟蹊径?
腾讯首席运营官、PCG总裁任宇昕用手机视频记录下了这一幕,这是他在腾讯近20年来,极少见到的。“大家虽然吵,但是共同面对挑战、共同制定目标的氛围已经形成”,他在近日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
去年9月30日,腾讯进行了第三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最大的变化是新成立了PCG事业群,原有的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被打散装入PC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的动漫、影业等业务线也被装入。
一年来,PCG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进行了重构。组织管理上,花费时间统一三个不同事业群员工的方法论,让所有员工使用一致的语言、工具和平台进行交流,高管团队建立合伙人制度;思维方式上,强调用户驱动,而非竞争驱动,减少“仰攻”;业务逻辑上,跳出闭环思维,打造内容中台和技术中台。
几位受访的短视频MCN(连接达人的内容输出机构)老板坦言,“感受到变化了,‘搬运’账号、‘羊毛党’账号都被清退”。来自山东的MCN机构老板华城(化名)告诉新京报,“以前微视、天天快报、QQ看点等平台的上传渠道不打通,同一视频需要上传多次,甚至结算收入也会出现重复,现在问题基本解决了”。但也有MCN机构人士认为,微视的推荐算法的精准度与时下主流平台仍有差距。
PCG几乎拥有腾讯所有内容平台和内容资源,被外界形容为“Netflix+迪士尼+……”的集合体,但留给这个事业群的挑战同样巨大:如何在夯实腾讯长内容优势的同时,补足信息流、短视频的相对短板?如何发挥内容和平台“1+1大于2”的作用?如何让拥有内容、社交、工具等不同基因的一万余人协同工作?
“边打地基边盖楼”的短视频和信息流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截至今年5月底,微视日活在1000万左右,月活在6000万左右。
这个成绩对2018年才上线,在短视频头部玩家已经固定的环境下生长的微视,是可圈可点的。但横向来看,快手、抖音已在今年年中先后宣布月活突破2亿和3亿。不仅如此,微视的PV页面访问量、用户使用时长等数据也不靠前。
任宇昕在采访中评价上述成果时也称,“希望各个方面都能快一点。”而一位腾讯投资的公司高层则告诉新京报记者,“腾讯内部很多人不看好微视”。
腾讯PCG内部人士刘闪(化名)向新京报解释称,对于短视频和信息流业务,腾讯是“边打地基边盖楼”,“有人会质疑,人家建到30层大楼时,你才开始建,但人家都建到100层了,你为什么只有10层。但大家忽略了楼房下面的地基,确实有技术积累上的差距。”刘闪说。
“字节跳动入场之后,整个游戏规则就变了,以前依靠编辑推荐和内容采买,现在是算法推荐和规则设计了。腾讯原OMG高层大部分是媒体人和广告人,他们没有看到技术趋势,也不可能在几年前就组织人死磕技术,新的竞争趋势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接近腾讯PCG的人士马帅(化名)称,这是腾讯此前在算法积累上出现短板的原因,也是组织架构调整后,需要用一年甚至超一年时间“边打地基边盖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