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胜飞:教学是一场探寻初心的旅程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2-11 00:27:44
浏览

 
 
冯胜飞:教学是一场探寻初心的旅程  
 

冯胜飞:教学是一场探寻初心的旅程

冯胜飞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本质上来说是不断调整自身认知,使其符合现实的过程。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的农村娃到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教师,冯胜飞一直在经历这一“磨炼”。

曾经他也认为“这门课很简单”

刚刚站上讲台时,在北京工业大学光物理专业博士冯胜飞眼中,本科课本着实简单,“我觉得没什么可教的,总是跟学生说,这门课很简单”。对于课程的态度,导致他上课板书少、念PPT,讲解不够细致,学生自然而然地认为他讲课不用心。在满分为100分的期末教师评定中,学生对他的评分只有80多分。

面对学生的不认可,冯胜飞“三省吾身”。他换位思考,“一个熟悉某项技能的人去看一个初学者,往往会觉得‘这么简单的操作为什么就是学不会?’好比我去学车,在教练眼中,踩离合、挂挡、松刹车、踩油门,都是再简单不过的操作,但作为初学者,我可能觉得比研究物理还要难。我希望教练有耐心,详细地讲解每个步骤的操作,手把手地教我每个动作,不要一直说这项技能很简单,我应该非常快地学会。同样,学生在上课时对我也有着相同的期望。将心比心,我应该更用心地去上好课。”这一次是冯胜飞自觉地进行认知调整。

冯胜飞说这段话时很轻松,但是认知上的转变却用了三年。他先将PPT全部换新,只留下无法用板书替代的内容,其他内容则全部在课堂上由板书呈现;其次,他改变了讲课的态度,“我要以长者的身份关爱学生,以身作则”。

2016年开始,冯胜飞的评分逐年上升,达到了97分的高分。更让他自豪的是,已经连续三年,在他教授的课程中有学生考到满分。

“以前上完课,学生从不找我问问题,现在下课后,一堆学生围住我,能问上一个多小时的问题。”冯胜飞说。

2019年,冯胜飞又在课堂上增添新举措。他宣布,“我办公室的门随时为你们敞开,欢迎同学们随时来。”这次“改革”最直接的效果是他的办公室门庭若市。前来问问题的学生络绎不绝,甚至有一位学生每周都要来几次,每次冯胜飞都为她进行一个多小时的讲解。“我感觉她很需要我,我的讲解能让她消除对这门课不好学的顾虑,增强她的信心。”冯胜飞说。

和学生这种频繁而又深入的交流,让冯胜飞开始分析学生们听不懂背后更深层的原因。“一个人对世界的经验越丰富,对学习新技能越有帮助。”

之所以大多数女生在学习物理时觉得很抽象,在于女生往往爱静,不像男生好动,而各种活动过程其实是积累对事物感性认知素材的过程。“知识点有时候需要一些生活体验,比如荡秋千时认真体验,就会感觉到荡到不同位置时,感受到的压力是不同的。有这种经历,在学习超重和失重时,通过回忆身体的感受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但如果缺乏这种经历,只能从知识点的字面意思理解,就很难有更深刻的感受。”冯胜飞说。

“让学生飞一会儿”

“中学时,我曾经看到一篇题为《探索的动机——爱因斯坦在普朗克60岁生日宴会上的讲话》的文章。”冯胜飞当时就被这篇文章迷住了,“好像是一名基督徒见到了上帝”。在那篇文章中,他一直记得爱因斯坦将科学殿堂的建造者分为三类:第一类在科学中寻找对他们自己雄心壮志的满足;第二类将他们的脑力产物奉献在祭坛上,为的是纯粹功利;第三类则单纯地只想要建造好这座殿堂,他们或许孤僻和孤独,却享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