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的含义远不限于慕课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2-18 14:09:23
浏览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李晓明:  
在线教学的含义远不限于慕课  
 

2月17日是北大、清华等高校“延期开学,如期上课”的日子。不久前,教育部要求在延期开学期间,各高校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以应对疫情对教学的耽搁。

近年来,高校对慕课(MOOC)的大力建设,使应对疫情有了“底气”。然而,各高校在纷纷响应在线教学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焦虑——教师畏惧当“主播”、学生难适应新模式、学校教学管理难进行……借着抗疫的契机,我国高校的在线教学需要作哪些反思、改进?

为此,《中国科学报》采访了有多年慕课教学、组织及推广经历的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李晓明。

关闭的慕课要重新开起来

《中国科学报》:教育部鼓励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教”,后续又指出,“停课不停学”不是单纯意义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课程学习,而是更广义的学习;“停课不停教”特别不提倡、不建议各高校要求每名教师都要制作直播课……类似这样的规定会给高校教师在网络教学方面带来怎样的认知?

李晓明:总的来说,这是在当前疫情形势尚不明朗又临近春季开学的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的一个及时、积极的作为。其主要意义是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释放一个明确信号——既不要考虑常规开学,也不要让寒假接着放下去,而是要想办法组织学生居家学习。没有相关文件的指导,学校很可能会陷入茫然。

至于学什么、采用什么方式是次级重要的问题,也不是教育主管部门能够统一要求的,学校、教师可以自己把握好。我认为,相关文件不应过细,技术性不应过强。

更重要、更实在的是,督促学校和教师把曾经的慕课全部开起来,提供一个真正的免费课程“大超市”。目前,这件事并未做好。近五六年来,高校开设了成千上万门慕课,但一些慕课开了一段时间后又关闭了。教育主管部门应动员教师将它们重新开起来,这不同于鼓励高校在疫情中新建一批慕课课程,因为时间上已经不够。

《中国科学报》:疫情之下,高校当前应该如何利用好慕课完成在线教学?

李晓明:在线教学是教育部文件中的关键词。多年以来,慕课课程的积累,可以说是这个指导意见的底气之一。毕竟,已有成千上万门经过实践检验的课程,当中包括了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它们正好可在疫情中发挥作用,如我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开设的一门课程,下学期将有广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成班参与学习。

不过,我曾经的研究表明,现有的慕课只能覆盖全国大学的少部分需求。因而,此时在线教学的含义应该远远不限于慕课。高校如有能用的慕课固然不错,如果没有,高校、教师就应该另辟蹊径,当下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已相当成熟,在线教学的方式应该丰富多彩。

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而非技术上

《中国科学报》:最近几天,教师变“主播”使得不少高校教师、学生紧张,教育部“停课不停学”中声明“不必要求所有教师进行录播”。从根本上来说,我国高校师生在哪些方面没有做好准备?

李晓明:我听说一些教师为此而焦虑,但也好奇这种人人感觉要做直播、录播的风气是怎么产生的?

我在北京大学有一门课,本周就要开始了,但我发现没有什么慕课适合这门课。因此,我打算采用一种比较“保守”但可靠的方式开展教学。简而言之,这门课并不需要特别的平台,所用的不过是微信群、电子邮件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