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项新冠临床试验专家点评来了!(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2-23 09:33:18
浏览

随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0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9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8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8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项)、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7项)、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新华医院(7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7项)等位居其后。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瑞铂茵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作为唯一一家公司,囊括了6项相关研究。

 

此外,还有少数县级医院申请了相关试验项目,比如光山县人民医院。

 

2月14日注册临床项目最多

 

自1月23日开始,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开始申请首个临床试验,名为“一项评价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干扰素-α2b联合治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住院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随机、开放、空白对照的研究”。随后,直到1月27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才开始申请第二个临床试验。

 

其中2月14日,申请的临床试验项目数量最多,高达18项。随后是2月19日(16项),2月17日、2月15日、2月13日均为15项。

 

对于这210项的临床研究,我们该如何看待?为此,《中国科学报》特别邀请了临床专家、药理学专家、伦理学专家、检验学专家给予点评:

 

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教授胡欣:

安全性与疗效是急不来的

 

此次,SARS-CoV-2病毒爆发后,当社会期盼的目光聚焦寻找抗病毒药物时,我们才意识到抗病毒新药其实很少,在抗病毒等传染病领域的研发和投入还很薄弱。

 

总体来说,本次疫情出现后,医药工作人员与时间赛跑,紧急开展了公共卫生突发状况下的药物研发,迅速展开了多项临床试验。

 

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在还没有有效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短期开发一款全新化合物药物是不现实的,安全性与疗效是急不来的,这些临床试验最终能筛选出多少安全有效的药物都是未知数。药物的创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我们或许还需要思考,怎样才能建设更好的药物研发的科学预判、部署体系应对这样的危机。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徐凯峰:

不同数据要汇集成新冠肺炎治疗大数据

 

目前,在ChiCTR和ClinicalTrials.gov两个网站注册的干预性研究超过了120项。这些研究可以分为3大组,1/3是抗病毒治疗,1/3是中医药治疗,1/3是其他研究。

 

中药研究虽然已经广泛使用于临床,但这次大规模开展正规的前瞻性对照研究也是出乎意料,这表明中医药临床研究普遍接受了现代医学的理念,也会对更科学地评估和推广中医药治疗方法起到积极作用。

 

诚然,在传染病暴发期间,开展大量的临床研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要以一丝不苟的要求进行,否则所有的努力将付之东流。

 

我希望,不同研究的数据可以汇集成新冠肺炎治疗大数据,以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获益,最终让临床研究的成果可以第一时间指导抗疫一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药理学教授曾繁典:

不能因情况紧急而放松伦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