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校长杨宗凯: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人才面

光山新闻网 admin 2019-02-02 22:37:37
浏览

 
 
西校长杨宗凯: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人才面临哪些挑战?  
 

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人们的生活正在被重构,社会的变革也越发趋于综合。面对上述挑战,我们最需要具备哪种能力?现阶段高校教育需做哪些改进?为什么要强调“厚基础”的本科教育?2018国是论坛期间,新华网思客特邀西安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深度解析。

西校长杨宗凯: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人才面临哪些挑战?

杨宗凯: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变得非常重要。

思客: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我们最需要哪种能力?

杨宗凯:第四次工业革命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也改变人与世界的关系。大部分简单问题正逐步被人工智能解决,大部分非创意性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所代替。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越来越走向综合,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多学科、多领域大跨度、深层次的交叉渗透和跨界融合,复杂问题越来越凸显。

在上述背景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变得非常重要。因为在工业时代,这种能力通过反复、标准的专业训练就可以实现。而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简单问题已经被智能技术过滤掉,复杂问题成为真正的考验,解决复杂问题成为创意创新创业活动的常态。

思客:现阶段高校教育需要哪些改进?

杨宗凯:新的社会形态需要新型人才,新型人才需要新型的教育来支撑。

第四次工业革命引发的快速变革,使得最优秀的人仅拥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打破边界,释放创造潜力。大学教育仅注重知识传授也远远不够,还必须跃迁到以学为主、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开放、个性、研讨式的教育模式上去。

进入21世纪,我们更要强调能力问题,因此要打造“能力为重”的教育。

我们的学生既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也要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包括学习和创新能力,生活和生存的能力以及社会所需要的信息素养。有了这些能力,人在面对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时,至少不会有那么强烈的能力恐慌。所以怎么打造以能力为重的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思客:为什么要强调“厚基础”的本科教育?

杨宗凯:现在整个社会变化非常快,对专业的知识更新要求很高,过去那种“学一个专业吃一辈子”的时代早过去了。

但现存的高校教育体系是工业化时代过来的,专业化程度比较强。如果要解决复杂问题,跨学科、跨专业、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就尤为重要。只有把能力培养起来,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现阶段的高校教育改革,应当把教和育深度融合在一起。不只是传授知识,其他的方面,例如育人、育能力、育品德、育素养都非常重要。

高校面临改革,对基础教育也提出一定挑战,否则前阶段的基础教育都是应试,本科教育阶段跨度比较大,学生会不太适应。所以基础教育也要大力推进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才能帮助他们在未来适应这个社会的变化。

思客: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您有哪些建议?

杨宗凯:现在的社会发展对终身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这是知识高速变化年代的客观需求。

关于终身教育体系,我有以下几个建议:第一、到底是能力为先,还是知识为先?在学校里我们培养学生,最重要的是提升他的学习能力,帮助他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能力应对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要构建终身教育的体系,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空间,我们要用好这个空间。互联网可以提供共享优质资源,提供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人人可学的场景。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教育”,提供更多这样的场景。

第三,要重视培养全民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全民信息素养尤为重要,在人类全面进入信息社会后,许多能力恐慌都与信息素养缺失有关。因此,提升全民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这方面能力的缺失可能导致多方面能力不足。

第四,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可以尝试建立国家学分银行这个办法。这其中包括学分的转换,一个人某一方面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国家就要给予认可,相应的学分可以存入国家学分银行。此外,希望国家早点出台终身教育法,通过法律保障终身教育的有效落实。这将是一个非常立体的举措,通过这些措施,来构建人人能学、处处能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这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