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岩:坚守科幻阵地的人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3-10 11:42:43
浏览

 
 
吴岩:坚守科幻阵地的人  
 

吴岩:坚守科幻阵地的人

吴岩:坚守科幻阵地的人

吴岩编写的青少年科幻教材

国内科幻领域的作家无人不熟悉吴岩。199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的吴岩开设了我国综合性大学第一门本科科幻课程;2003年,他开辟了国内第一个硕士研究生科幻专业方向,并于2015年将该方向提升为博士生研究方向。

2017年,吴岩入职南方科技大学,继续他的科幻之路。他一手创建我国首个想象力研究机构,并任研究中心主任。

执教数十年,他的教学内容始终没有离开过“科幻”二字。

历经中国科幻的繁荣与衰落

吴岩进入科幻行业要归功于《小灵通漫游未来》作者、科幻作家叶永烈。上世纪70年代末,他撰写了一篇关于叶永烈小说的读后感寄给《光明日报》。“后来叶永烈又向科幻刊物推荐我的作品,之后我便一直在科幻领域耕耘。”

也是从那时起,中国科幻经历了从大繁荣到大萧条的过程。“当时,有些人认为科幻作品应肩负起科普的责任,所以在看待科幻作品时总是挑剔它不够科学的部分。”吴岩无奈地表示,“但实际上,科幻更倾向于人文,是小说,而非科普。”

在这场争论中,科幻到底姓“科”还是姓“文”一直未有定论,但这一过程彻底扭转了中国科幻文学繁荣发展的趋势,让行业走向衰落。

1991年,吴岩开始在本科教育中开设科幻课程,这门课叫作“科幻小说批评与研究”。面对台下的学生时,他非常清楚学生们除了看过几部好莱坞电影,几乎没有接触过科幻作品。选择这个时机并不是因为科幻开始复苏,而是“科幻文学不应该继续消沉”。

当时没有科幻文学教材,吴岩考虑到“只有讲述历史,才能将更多作品囊括其中”,于是以科幻史为脉络的课程体系持续了多年。直到现在,吴岩还会在讲座中重复讲述科幻史。

2004年,吴岩开始研究科幻文学的理论和体系建设;2012年,再次进行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的研究。在北京师范大学,从开设本科科幻课程到成为硕士生导师,再到博士生导师,吴岩一直是我国高校坚守科幻文学阵地的人。

这份坚守并不容易。由于没有科幻专业,他所在的儿童文学专业,克服种种困难,为科幻培养了十几届硕士和四届博士。

但对于吴岩来说,这并不是终点,“要做好科幻教育,首先要了解科幻,理解科幻的核心,它是怎样的文学,是否应该存在”。

在西方社会里,科幻从来不是科普读物,不管算正统文学还是流行文学,它都是文学的一种。“美国科幻文学虽强调技术细节,但并不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更不是作为教辅读物。以细节增加作品真实性,让读者走入充满未知的新天地,在想象中经历种种新世界的考验,这是科幻小说的一种构造方式。”吴岩说。

“想象力”一词,吴岩早在1987年就提到过,“儿童科幻小说的功能不是普及科学知识,而是培养想象力和勇敢精神。我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关注想象力的。”

科幻教育就是用来提升想象力的

2017年,吴岩离开了北京师范大学,南下入职南方科技大学,并在人文中心主任陈跃红麾下成立了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他心心念念要进行的科幻研究终于找到了稳定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