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书单的使命与挑战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01 10:15:28
浏览

 
 
一张书单的使命与挑战  
 

这个春季有些特殊,大部分高校的师生们都在忙于在线教学,但也有学校另辟蹊径,中山大学中文系就留下一张书单给学生,希望他们在疫情期间进行深度阅读。

不过,学生的阅读与学习时间,正在被动漫、短视频、游戏等娱乐项目割裂。这张书单面对着怎样的阅读现状,又将如何挑战被割裂的碎片化时间?

疫情肆虐,为保证课程进度,在线教学成为各高校不二选择。

但是,也有学校另辟蹊径。中山大学中文系就没有给教师和学生安排网络授课,只是留下了一张书单。其中,大一学生侧重100种文学经典书目的阅读,大三、大四学生侧重50种理论经典的阅读,大二学生则兼顾文学经典与理论经典。同时,学校提出学习建议,将写作类学习计划向前调整,如“大一作文”“大二书评”“大三学年论文”“大四毕业论文”,并集中落实“中山大学中文系推荐阅读书目”。

至于学期课表上的课程,中山大学则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国内其他高校的免费人文社科公开课视频合集进行学习。

中山大学的这一举措,赢得了不少人的赞同。

谁动了经典阅读的“奶酪”

曾几何时,经典阅读本是大学生的分内事,但如今为何成为“被叫好”的现象?2019年,一项关于上海市大学生阅读的调查或许可窥一斑。在这项“2019新时代上海大学生经典阅读指数”的研究中,调查者从3450份有效样本中就阅读素养、阅读动机和阅读行为三方面,对上海大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现状进行测评。该调查认为,上海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基本阅读能力中等,综合阅读能力偏弱,在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上需要更多专业化支持。

这项调查虽然以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书籍阅读为主,但仍可反映出他们在阅读方面令人忧虑的一面。

对于这种现象,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胡晓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无奈地表示,一方面,对于经典,“教师要求才读,而非自己对于阅读经典书籍感兴趣”,这在高校,哪怕是以人文学科见长的高校,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另一方面,上学期间本该用来阅读的时间,却正在被动漫、短视频、游戏等娱乐项目蚕食。2019年6月,国内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公司北京贵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布了一组在校大学生洞察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4月,大学生平均使用27.1个App。从类型上看,在校大学生主要把时间花费在了社交、视频、手游上。其中,手游使用时长为2万分钟,即330多小时,仅次于移动社交与移动视频。

胡晓明在一篇题为《二十一世纪的人性图景》的文章中提到,“游戏世界,打打杀杀、勾心斗角、自私自利,迎合人性的本能冲动与野蛮血性,充满向下沉沦的娱乐至死的颓废,甚至,表面是英雄崇拜或励志人生,骨子里却是顺承人性的自然倾向,强权即真理,自我即天意。久而久之,参与构建了人性的黑暗图景。”

在胡晓明看来,这意味着“动漫文化有了根,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年轻人生长的精神食粮”。“这首先是人性的问题,其次才是互联网时代的问题。人性总的来说是趋利并贪图享乐的,经典作品不是顺承着人性的习性,而大都是逆着人性的习性。”

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乱花渐欲迷人眼”,学生的注意力被过度分散,也是不争的现实。“人生有限,以有限的时间,花在碎片的信息与花样的浏览上,当然不利于系统知识的学习。一次有个学生问我,到图书馆的学生都不是看书,而是看手机,你如何看这个现象?我说手机已经成为一种后阅读时代的生存方式,纸质书争不过一个时代生存方式的重大改变。”胡晓明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