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非”高校突围的“道”与“术”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08 08:46:16
浏览

 
 
“四非”高校突围的“道”与“术”  
 

不久前,河北省印发《关于支持燕山大学加快“双一流”建设 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力支持燕山大学建成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力争通过3~5年建设,确保其达到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水平,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此举引起高等教育界广泛关注。

但对公众来说,燕山大学却有些名不见经传。也正因如此,该校2004级校友、新华社记者王仁贵在被问及母校时曾多次遭遇尴尬,因为有些人并不知道这所学校在哪儿,甚至还有人问他“是不是燕山石化办的学校”。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尴尬是“有情可原”的,因为燕山大学目前还只是一所地方高校,更是一所“四非”高校(即非“985工程”“211工程”以及“双一流”建设高校)。

不过,近年来,这所“四非”高校取得了不少亮眼成绩。比如,自2000年以来,该校获得了19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入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两项、“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两项。

“这样的文件在河北省历史上前所未有。”燕山大学党委书记赵险峰相信,在它的加持下,学校复兴指日可待。

而放眼全国,在当前“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的机制下,以燕山大学为代表的“四非”高校又该如何突破身份限制、异军突起呢?

参差不齐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共有普通高校2600多所,其中本科院校1200余所。这当中,除了入选首批“双一流”建设的140所高校外,绝大多数是“四非”高校。

这些“四非”高校的发展水平可以说参差不齐,但其中有些与“双一流”建设高校相比也不遑多让。

以燕山大学为例。

1958年初,教育部指示哈尔滨工业大学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毗邻第一重型机械厂筹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分校。当年9月,哈工大轧钢、锻压相关专业近500名师生奔赴富拉尔基,组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1960年,该学院成建制独立办学,更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简称东重,燕山大学前身)。

在富拉尔基铁道南的那片荒滩草甸上,这个开始筚路蓝缕“创业”路的新兴学院,仅仅用了20年时间,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院校(1978年,全国共选出88所重点院校)。

其间,该校与第一重型机器厂联合设计研制了当时国内最大吨位的120MN水压机,成为新中国机械工业第一次腾飞的起点;与第一重型机器厂建成了亚洲最大的300MN级模锻水压机,装备重庆西南铝加工厂并服役至今,被誉为中国工业“四大国宝”之一……

1997年完成整体南迁秦皇岛之后,燕山大学的科研实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比如,C919大型客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神舟飞船、高铁提速等一系列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都有着燕大人的智慧;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这也是河北省唯一的“A”类学科。

王仁贵曾听不少老师和校友说过一件事,令他印象很深,就是不少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条件一栏明确写着仅限“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以及燕山大学等其他几个学校的毕业生。

“这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王仁贵说,在当前形势下,名校头衔对于毕业生敲开用人单位的大门的确有帮助,但在工作几年之后就会发现,燕大毕业生丝毫不输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