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架起“致富桥”(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29 09:08:54
浏览

红蒜覆膜打孔种植.jpg

蒜农在红蒜基地进行红蒜覆膜打孔种植。        图片来源:周世洋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发明了地膜打孔器。”周世洋介绍,这款简单又方便的工具,很快受到了蒜农的青睐。因为一次可以打孔40多个,珠蒜又快又准的种植到地里,大大节约时间,降低了人工成本。

择优选种、繁种复壮、脱毒快繁、科学储藏、田间管理……这些年,有了科技的加持,麻江红蒜附加值大大提升,影响力越来越广。2019年,全县红蒜种植面积4136亩,平均亩产蒜苔286.6公斤、鲜蒜头716.8公斤、干蒜头408.5公斤。每亩收入7000元左右。带动贫困户217户。

如今,南京农大专家带来的科技“干货”正辐射更多的乡镇,红蒜老牌产业逐渐“复兴”。

小菊花成致富花

谁能想到,小菊花也能成为麻江的支柱产业。新事物小菊花的出现为这片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注入新鲜的血液,成为麻江的一张名片。

土地碎片化、规模小限制了麻江产业的发展,“巴掌田”人工成本高,机械化又难以实现。“菊花耐寒,采摘也无法机械化,非常适合贵州的山地和气候。”南京农大园艺学院教授房伟民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加上种植菊花劳动强度不高,可以让那些不能外出务工的村民也有“用武之地”。

有了这些优势,小菊花很快在这个偏远山村打开了局面。

种哪些菊花最适宜呢?麻江县引进切花菊、早花和秋花园林小菊、盆栽菊等共计300余个新品种,对这些菊花品种的抗病性、长势、花期、花色等指标进行“选拔”。

这些“种子选手”全部来自南京农大湖熟菊花基地,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菊花种质基因库,库里保存了5000多份菊花资源、3000多个品种。在菊花课题组负责人、南京农大校长陈发棣的带领下,菊花研究成了学科强项,学校自主培育的新品种就有400多个。

微信图片_20200428151348.jpg

南京农大校长陈发棣(左)和教授房伟民(右)指导麻江县药谷江村菊花产业扶贫基地。  图片来源:南京农大

功能及形状、色彩各异的菊花在麻江安了家,每到秋季,花朵繁密、色彩缤纷的菊花花海在麻江特有的碎片田上错落有致,甚是美丽,每年都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赏玩。

菊花主题休闲园带动了农旅产业的发展。近3年,菊花园旅游人次突破120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突破2000万元,带动周边老百姓增收间接经济效益达1亿元以上。

“茶用菊也成为一大卖点。”房伟民说,目前麻江已种植1465.5亩,带动农户678户。产业布局从宣威镇辐射至龙山镇、贤昌镇、谷硐镇等4个乡镇街道,种植金丝皇菊、皇菊等。菊花企业以每斤6元的均价包收购农户鲜菊花。按照近年来市场需求的平均水平测算,每年亩产净利润在2000元以上。

麻江县的菊花基地
图片来源:南京农大.jpg

麻江县的菊花基地,花朵繁密,错落有致。      图片来源:南京农大

从无到有,小菊花变成了“金饭碗”,带着麻江人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