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价下油储能力决定“抄底”能力(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06 17:02:41
浏览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计划于2004年正式启动,预计到2023年分三期建成总计4.76亿桶存储能力的国家战略储备,加上约2.09亿桶的商业储备,总计6.85亿桶,相当于国内90天的石油进口量。

据刘满平介绍,今年我国二期战略石油储备收官,形成战略石油存储能力约3亿桶,相比美国约8亿桶和日本5.83亿桶的战略石油存储能力,仍有差距。

油化企业的生存安全

多名专家表示,未来油价可能会回弹,但不会早于今年第三季度。而回弹的力度取决于对疫情的有效控制以及主要石油消费国复工复产的情况。

石油行业需要做好长期低油价的准备。

闫建涛认为,过去100多年间,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每桶20美元的油价实际上是常态。在这个水平的油价下,以埃克森美孚为代表的国际石油巨头依然具备很强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华炜认为,低油价对油田生产来说影响极为负面。受地质情况决定,我国油田的均衡开发成本平均在65~70美元/桶。

而油田生产最重要的是维持油井与储层的压力平衡,如果油田要减产而关停一批油井,未来复产要重新取得压力平衡会很困难。因此,油田即便亏损,也只能维持生产。

“如果我国的油化企业今年仍是以采油为主,会亏得一塌糊涂。”华炜说。

另一方面,化工产品的价格和原油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不强,而主要受产品自身的供需影响,低油价下化工产品价格的下跌没那么快。

而化工产品的原料如石脑油、芳烃、烯烃等价格下降,对下游的化工企业来说则是好事。

“一般来说,聚乙烯、聚丙烯成本中75%~80%的成本来自于原料,在低油价下原料占产品成本的比重会下降。”华炜说。

二十多年来,有些油化一体化的企业出现了销售额的70%~80%来自成品油、20%~30%来自化工产品,而利润分成的情况却刚好倒过来的现象。

“成品油的市场太饱和,去年我国油企平均开工负荷不到71%。”华炜说,“而一些新上的油化一体企业,成品油的生产比重依然达到40%。”

要打破这种局面,华炜认为,一是在企业设计的时候就要有整体统筹,上游厂要多给化工供原料,打破厂和厂的界限,真正实现油化一体;二是上下游厂家产能接口不能过于严丝合缝,要允许某一环节的产品市场好的时候能够多生产,保持灵活性,新装置在设计的时候要留出富余量;三是开发高端品牌,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能够根据市场情况,采取原料灵活、产品灵活的策略,企业才有生存力和竞争力。”华炜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