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打算: “天平”倾向何端
强基计划: “天平”倾向何端
你是否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领域有大致设想?
你是否接受强基计划一般不允许主动转专业?
你是否认同强基计划严格的淘汰机制?
……
在一个名为《十个问题测试你是否适合报强基》的帖子里,发帖方——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对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进行了“灵魂拷问”。
帖子中,10个问题若答案全部为“是”,强烈建议报考;若答案为8~9个“是”,建议慎重考虑,进一步了解;若答案为8个“是”以下,则建议安心准备高考,将报考机会留给最适合的人。
“这些问题代表了‘职业’‘跳板’‘淘汰’等关键词,适用于考生考虑报名任何一所强基计划高校。我们希望考生通过自测,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金柏江说。
眼下,正是双一流A类高校公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各大高校火热咨询的时候。与自主招生时代的场景有些 “不同”的是,部分高校不再是盲目“掐尖”,而是出面奉劝考生“理性报考”。
这又是为什么呢?
旧认知与新期待
“家长、考生对强基计划的理解,依然还是自主招生。强基计划元年,高校希望招到最合适的学生,但部分学生、家长只是将它理解为‘缩小版的自主招生’‘名校跳板’。”尽管所在高校不在强基计划的招生行列,但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李庆依然要为家长、考生解答各种有关强基计划的疑惑。
实际上,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有诸多不同。主要区别在于,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聚焦选拔阶段,后续培养跟普通考生一致。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实现选拔与培养相结合。
按照强基计划的制度设计,把好入门关是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在这方面,有高校招生办主任向《中国科学报》反映的最大一个担心恰恰是“卡位战”重现。
卡位战在从前的自主招生、新高考中并不鲜见。“站在家长、考生和高中的立场,他们大概率会让优秀的学生都报名强基计划,因为强基计划的名额是按省份投放和录取的。抱着‘我不去占,其他人也会去占’的心理,各方势必会力推高分学生报名强基计划。”金柏江说。
但从高校角度来说,并不希望这类情况发生。
按照强基计划的录取规则,总成绩由85%的高考成绩+15%的校测成绩组成,并采取4倍入围的方式,即如果投放10个名额,按高考成绩从高到低入围前40名报名者进入校测(面试或笔试+面试)。强基计划属于提前批,考生如果参加了某一高校校测,就会被高校依照录取计划按总成绩由高到低予以录取,并被考试院提前锁档。
按照现行计划安排,即高考分数公布后再决定是否参加校测,高考获得高分的考生如果能去北大、清华等高校,很可能就会放弃参加原志愿强基计划高校的校测。“如果只是将强基计划当作保底选择,学生大概率是不会来的。”金柏江说。
他指出,届时可能出现会这样的局面——入围机会被高分考生占了,最后却放弃了强基计划;适合的考生却没有机会入围计划;或者最终被录取的是希望冲一冲、分数相对较低的考生(每省份投放的固定名额是无法收回的)。这些都是高校不希望看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