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仍需体系化推进(2)
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虽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看似各不相同,但其内在的本质内容都是相通的,都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产生重要影响,这就为综合素质教育的体系化提供了前提。
《中国科学报》:近两年,有关部门接连下文,劳动教育、军事教育等综合素质教育接连被纳入高校必修课范畴。这是否也为高校综合素质教育的体系化提供了契机?
闫祖书:确实是这样。去年10月,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发文,提出普通高校军事课设《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两门必修课程。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更是将劳动教育纳入高校必修课。这些政策的出台,首先是提升了综合素质教育在高校整体教育格局中的位置,与此同时,也为高校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首先是专门化的课程教育,比如刚才提到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课程;此外,还包括渗透到其他课程内的素质教育内容,如同“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关系。在教学中,应将这两种模式有机统一起来,打造立体化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
整合资源 优化师资队伍
《中国科学报》:在您看来,目前加强高校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化建设所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闫祖书:目前最大的困难还是师资问题,既包括师资的数量问题,也包括师资质量问题。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西农从事综合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严重不足。以心理必修课为例,如果要面向全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话,至少需要20名专职教师,但目前不可能具备如此多的专职教师。怎样有效地整合人力资源,需要我们进行一些管理创新。
对此,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按照“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原则,通过整合校内资源,把全体辅导员以及有能力、有热情的党政管理干部吸纳到学院教师队伍中来。
这种做法一方面整合和盘活了现有的师资力量,可以更好地提升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对于兼职教师特别是辅导员而言,为他们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搭建了平台,从而有效增强了综合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
《中国科学报》:对于从事综合素质教育的专职教师来说,与此前在各个职能部门开展相关工作相比,进入综合素质教育学院对他们有哪些实际的影响?
闫祖书:与一般的专业教师相比,从事综合素质教育的专职教师,其职责要更加多样化——除了日常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实践指导外,还要负责一定管理和服务工作。比如除教学工作外,心理教师还要承担日常的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开展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等;艺术教师还承担校园文艺创作、艺术团体的管理和训练指导等。从这个角度说,这类教师的付出是更多的。
成立综合素质教育学院前,各部门对专职教师的考核有着不同的标准,因此,很多体现其劳动价值的工作,并不能成为评定其工作业绩乃至于职称晋升的标准,这对于教师队伍的长期稳定发展十分不利。
综合素质教育学院成立后,我们会针对这些教师的共性情况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比如在职称评定方面,我们可以以学院为单位并根据工作特点与实际,制定相应的评定标准——坚决贯彻“破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减少论文的权重,增加教学的比例,突出业绩贡献等。同时,我们将专职教师培训统一纳入学校培训计划,确保这支队伍的能力不断提升,从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