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子女”引发“怙恃大爱”(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8-21 17:36:51
浏览

有趣的是,研究发明,补救的行为产生概率跟着“猴宝宝”的年数的增加而淘汰,当“猴宝宝”长到两个月大之后,狨猴爸爸妈妈就不再“脱手相救”。

 

进一步发明,单一的“猴宝宝”啼声(不管是自家的照旧别人家的“猴宝宝”的啼声)就可以直接诱导成年狨猴采纳补救行为;更有意思的是,“猴宝宝”的啼声还可以促进狨猴怙恃之间的相互补救,而没有“猴宝宝”的狨猴夫妇之间很少有相互补救的行为。

 

据研究人员先容,以上的所有补救行为只存在于拥有“猴宝宝”的狨猴家庭,而在新配对未生育的狨猴家庭和“猴宝宝”已经长大的狨猴家庭中则险些没有雷同补救动作。研究功效表白,家庭中“猴宝宝”的存在可以促进狨猴家庭成员的利他行为。

 

为“利他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提供基本

 

“利他行为是一种高级认知成果,我们开拓了一个非人灵长类狨猴模子,但愿操作这个模子,可以研究人类利他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 龚能说。

 

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成果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发明有“猴宝宝”的狨猴怙恃听到“猴宝宝”的一连啼声时,其听皮层和岛叶皮层等脑区会被特异性激活,而家中没有“猴宝宝”的成年狨猴的相关脑区没有被明明激活。

 

研究表白,这些脑区大概与利他行为有关,为进一步摸索利他行为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基本。

 

“在一些疾病中,好比,自闭症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往往表示出必然水平的利他行为异常,我们的成就也大概为这些精力类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龚能说。

 

“需要指出的是,尽量狨猴具有和人类相似的一夫一妻布局,但狨猴的家庭和人类的家庭照旧有很大的差异。譬喻,狨猴家庭内‘一夫一妻’的社会布局,由其生理激素因素导致,而不是一种社会选择的功效。通过较量研究狨猴和人类家庭的沟通和差异之处,我们可以对家庭布局、家庭内部干系、利他行为等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 龚能增补道。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ub.2020.07.045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历: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历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窜改;微信公家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接洽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