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变革和需求”精准施策,加快推进电子产品升级换代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紧贴新一代科技产业变革趋势,在加快电子产品升级方面分别从推进技术应用融和、更贴近应用场景以及解决特定人群使用障碍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通过三方面措施满足群众不断提升的高质量消费需求,提振电子产品消费,助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经济内循环。
一、加快推进消费电子产品升级意义重大
加快推进电子产品升级换代,是深入挖掘国内市场消费潜力的必然要求。电子产品产业链长,相关产业规模可达数万亿级,是激发消费活力、加快产品流通,从而提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电子产品“产供销回”体系将催生根植于各级行政区划的直营店、体验店、服务网点和回收站点,有利于电子产品企业下沉渠道建设,丰富高品质电子产品供应。
加快推进电子产品升级换代,是提升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水平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技术品质、应用场景、延伸服务等持续优化升级,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便捷舒适生活的同时,也使得低碳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消费观念逐渐被消费者群体接受。智能、绿色、互联、时尚的电子产品不断涌现,将继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成果普惠共享。
加快推进电子产品升级换代,是高质量发展“银发经济”新业态的必然要求。电子产品升级,功能将更为智能便捷,有利于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也能培育低门槛、无障碍、高安全的新业态:一方面,具有复杂对话理解、方言语音识别、不良信息拦截和隐私保护等功能的电子产品,将较好满足农村老年用户的使用需求,有利于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其获得感;另一方面,多类型多数量用户群体的加入,也将为电子产品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数据资源,为厂商提供依据,打造更贴合用户需求的“爆款”产品。
二、“直面变革和需求”精准施策,加快推进电子产品升级
一是面对“技术在应用端的不断落地”提出加快促进电子产品创新,推动新技术融合应用。积极应用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技术创新成果,瞄准产品智能化、交互便利化、功能融合化等发展目标,推动电子产品供给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AI方面,鼓励电子产品厂商依托多模态交互、语义理解及意图识别等AI大模型技术,构建起电子产品超脑系统,实现感知、理解、学习功能,在生活百科知识,学习教育辅助,影音娱乐扩展、家庭健康建议、智慧办公辅助等领域提供更智能的功能服务;虚拟现实方面,积极推动多自由度交互、大视场角、毫秒级延迟的VR/AR/MR设备的普及,优化智能家居设备的音视频功能,同时通过连接家庭机器人、媒体设备和云端服务,让虚拟现实设备成为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中心,在传统视觉、听觉等电子产品体验的基础上,增加沉浸式体验;超高清视频方面,进一步推广显示亮度高、可视角度大、使用寿命长、响应时间短、功耗低、模块化的超高清设备的普及。
二是面对“场景消费群体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提出打造电子产品消费新场景,精准满足不同需求场景的要求。电子产品高端、个性、智能、便捷等品质化发展态势显著,在需求层面创新丰富多样的使用场景的同时,也为供给端的敏捷生产、灵活定制等智能制造提供了动力。需求层面,积极顺应对电子产品需求从单纯的功能向美观、便捷、便利、智能等方向转变的趋势,鼓励推出定制化享受型电子产品,支持电子产品成为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工具;充分挖掘区域化电子产品需求差异,比如在梅雨季节的南方地区,重点推出拥有除菌和干衣功能的干衣机等;积极拓展电子产品的智能性和互联性,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家电体验,如冰箱提供具备食材保鲜能力、杀菌除菌等人性化功能供选择,空气净化器具备在空气质量下降时自动开启等智能化服务等。供给层面,鼓励互联网平台以及家具家居企业做大电子产品定制化业务,与电子产品企业携手推进定制产品发展:互联网平台通过大数据和消费者反馈为基础的C2M反向定制产品,针对行业及用户画像进行分析,以用户为核心,打造真正切入用户需求痛点,赋能具备柔性生产能力和模块化产品能力的生产端,从而为电子产品厂商提供渠道、供应链、用户、物流等全方位助力,也可给予品牌核心资源推动、曝光,给予消费者不断升级的优惠力度、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