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Alpha世代不被AI“驯化”(3)
胡杰辉对此持同样的看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产品会影响人甚至塑造人,因此必须符合伦理要求,尤其在教育领域要与学生的健康、智慧成长目标相契合。”
人机互动重在高质量提问
一味地担忧和排斥显然不切实际。更多教育工作者关心的是,在人工智能驱动的世界里,如何确保Alpha世代不被人工智能“驯化”?
享受AI工具便利的同时,新的挑战随之而来——如何辨别那些可能有意误导的信息,或受意识形态影响而伪造的知识。
受访者一致认为,提高“人机互动”水平以及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是现代学习者的一项重要目标。而人机互动中提问能力的重要性,在外国学者的研究中被频繁提及。
伦敦国王学院教授奥古兹·阿卡尔在世界经济论坛网站上撰文表示,在人工智能驱动的世界里,一个重要的技能是学会高级的“问题表述”(Question Formation)。
“培养‘人机互动’的能力必不可少。”胡杰辉认为,这种能力包含擅用问题获得更丰富的答案,并能在与人工智能的对话中识别潜在的误导信息和偏见。
但真实情况是,当前包括Alpha世代在内的青少年,在提问能力上明显存在不足。
阿卡尔认为,AI大模型对有效描述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在描述中划定问题的边界、对回答模式进行创造性重构和引导,进而让AI大模型给出的答案超越传统范式。
胡杰辉进一步分析,有效提问不仅是能提出一般性问题,更是在深度理解有关材料后,经过批判性思考,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
提出高质量问题有赖于提问者的社会经历和知识储备,青少年在频繁的人机互动中,实际上是有可能超越年龄局限,提前掌握高超提问技巧的。
年轻人能驾驭这些AI工具,而不是被动依赖它们,在被访者看来,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向。而对于新世代来说,会用并且用好AI工具,已成为他们自我成长的全新路径之一。
齐心协力促进科技向善
如何引导Alpha世代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素养,并为他们营造一个适宜的网络环境,不仅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的难题,更是社会各界必须解决的“数字时代人类文明如何发展”的重要课题。
“政府、技术开发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如今不仅是利益共同体,更是发展共同体。”胡杰辉说。
家长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地位举足轻重。他们需要引导孩子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既要让其认识到技术的力量,更要教会他们负责任地使用技术,培养良好的数字公民意识。
教育工作者更是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一线实践者。王鑫一直在高校开展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培训,帮助教师和学生提升相关技能。
胡杰辉认为,借助AI开展个性化学习不是让学生“放羊”,教师依然需要承担起教育的主体责任。“技术迭代太快了,学生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也要帮助他们了解人工智能技术背后的原理和伦理底线,这代人方能成长为既有技术头脑、又有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他说。
而教师的同理心以及师生之间的有效情感交流仍至关重要。“至少在未来五到十年内,甚至更长远的阶段来看,AI大模型无法完全替代教师的角色。”王鑫说。
以“人的智慧成长”为导向,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教育管理的智慧转型,成为学校在人工智能时代面临的新任务。
胡杰辉崇尚“科技向善”。他始终高度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技术供应商的行为。“相关技术公司在开发人工智能产品时,要肩负起历史责任感,主动设置伦理底线。人工智能产品如果没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就是失败的技术应用。”
“对政府而言,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还应关注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和社会影响。”王鑫说。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携手科技企业,推出首个未成年人保护AI智能体,旨在为未成年人的保护提供更精准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