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向平院士:如何走出科技评价体制的盲区(5)
当我们树立了文化的自信,我们就能理性地对待科技项目自立项、实施到考评的全过程,我们就能放开对科研人员手脚的束缚,让任何一个科研项目都回归自由探索的广阔天地,让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能跳出思想和行动禁锢的牢笼,敢于在基础科学前沿的阵地上冒风险、求真谛。
缺少文化自信之科学语言
英国用语言征服了世界,成就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今天的国际霸权地位和号召力,也影响了世界科技交流和发展的走向和趋势。
与世界政治和外交领域不同,我们已经不自觉地接受英语为唯一科学语言的默契。
在国际舞台上,为了交流我们使用英语并无可厚非,然而今天在国内的很多高等科研院所,一些学术报告被强制使用英文,以显得“高大上”,彰显和国际接轨的态势。
更甚者,即使听众没有一个外国人,也还是要保持英文交流的高傲姿态。
某科研单位曾邀请一位量子大咖作讲座,组织者为了让听众更加清晰地了解量子纠缠的物理,欲要求演讲者使用中文,竟然没有获批!
何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是我们的祖国,在自己的国土上,我们的科研活动要讲自己的母语。
我们出国从事科研活动,使用的是英文或他国的语言。今天富强起来的中国也来了很多外国的友人,我们从没有要求他们使用中文交流,相反,我们不自觉地和他们说着英文。
我们为什么从来不要求在中国长期从事科研活动的外国科研人员讲中文,而是我们退而求全?
我们立志有一天要站在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央,着眼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大潮,但语言却用的是英文,这种局面不仅是尴尬的、被动的,也是低效的。
强盛的中国应该具有让中文统治世界的雄心和壮志,当中文成为科学语言的那一天,我们才能真的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和世界科技的中心,才真的具有了我们民族的自信、文化的自信、道路的自信、制度的自信、理论的自信。
树立文化自信之坚定信仰
当洋人在鸦片战争中用洋枪洋炮打开了固步自封的国门,我们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从此崇洋媚外的基因植入了我们的身躯和灵魂,影响了我们民族一个世纪的文化和自信。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经济、政治和外交等领域已经屹立于世界之林,左右着世界发展的命脉,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我们坚守“四个自信”的必然结果和实践检验。
科技实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命运和世界的格局。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量子计算为技术引领的产业革命已经呼唤基础科学的重大突破,停顿近乎百年的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由于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两朵乌云的疑难正处在伟大变革的前夜,如果我们不能突破现行科技评价体系的束缚,我们将错失引领世界科技革命的最佳机遇,丢失为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的窗口。
今天,结束西方长期把持和统治基础科学创新理论体系的综合实力已经具备,只要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相信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勤劳,相信我们科技工作者的奉献,相信我们每一位同胞的爱国情怀,我们就有能力、有信心参与并引领这场自然科学的时代变革,让中国屹立在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央。 (作者系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9-04-02 第3版 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