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网络空间国家认同的建构机制(2)
移动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话语适应碎片化、随机化、个性化的传播路径,故事段子成为意识形态传播载体。在不同的故事段子中,蕴含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反映社会群体的价值诉求。移动网络空间中的故事段子作为感性意识形态的呈现方式有三种。一是象征化。移动网络空间中的故事段子摆脱了理性意识形态的说教手段,主要以潜在的象征形式来表达价值观念。在移动网络传播中,故事段子本身只是表现形式,但是如果其被运用在意识形态表达之中,就成为感性意识形态形式,通过正面肯定或赞扬、反面否定或嘲讽等不同视角的叙述和描绘,成为潜移默化地渗透式传播载体,表达不同主体的价值困惑和价值取向。二是民间化。故事段子与官方意识形态的高度抽象概括相比,更多地以民间大众化的口语表达为主。民间语言的丰富性和普及性大大超过理性语言,从而在移动网络空间传播中有广泛的认知范围,呈现出深层的生活影响力。在故事段子的创作中,主体来源多样,不同主体的学识背景和经历思维反映不同的社会群体诉求,摆脱大而化之的意识形态宣教,契合多重群体意识形态的价值需要。三是娱乐化。在移动网络空间中,故事段子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紧密,娱乐化表达倾向明显。通过娱乐化的故事段子将现实生活情感进行直观宣泄,达到放松心情、平衡心理、寄托心愿等效果。故事段子的娱乐化表达对于感性意识形态的兴起起到激发作用,将小众的抽象表达转化为大众的形象感染,加速了感性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效应。
移动网络交流主要以移动电子终端为载体,个性化的表情符号迅速流行起来,主要是指通过字符、图标、卡通、漫画、表情、动图、涂鸦、颜文字等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沟通交流的多模态话语。尤其在青年群体中成为移动网络沟通的必要手段,逐渐成为移动网络群体构建身份认同的工具。移动网络表情符号的非语言功能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语言交流中的障碍因素。网络表情符号的表达风格浅显、跳跃、另类、诙谐,修辞手法灵活多样,有对比、夸张、讽刺、戏谑、隐喻、影射等。移动网络表情符号的话语实践彻底解构了现实身份规训下的话语体系,重新建构起移动网络生活的身份场域和交往语境。网络表情符号传播逻辑传递价值意义实质上是进行感性意识形态的话语再造,流行机理符合人际交流中重视非语言沟通信息的习惯。表情符号的多模态话语对于主体视听觉的刺激大大提升,迅速占据主体情感偏向,获得心理认同优势。作为感性意识形态的表情符号既可以维护主流观念,也可以解构价值认同,主要依赖于意指功能发挥作用。在网络表情符号中,经常运用不同的视觉修辞来表达对意识形态观念的情感态度,尤其以日常生活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为触点,进行调侃、反讽、恶搞、嘲弄、吐槽等,达到宣泄情绪、表达态度和释放压力的需求。在网络政治参与活动中,表情符号的集中运用开始成为常见现象,在Facebook“表情包大战”事件中,图像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普通公众最重要的话语模态和政治参与形式。而这次表情包大战以其前所未有的形式和规模昭示我们,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政治行动方式和逻辑。
移动网络空间中
国家认同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