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题 高校是否应该开设劳动课(2)
试点高校的系列劳动课程是人们教育观念进步的体现。当今社会基调乃至未来社会发展方向都表明了,加强大学生劳动观念的普及和劳动能力的提高是大势所趋。但与此同时,这一课程尚处在萌芽阶段,如何保障课程的执行力与效应力,保证其所需的具体操作以及产生的资源消耗等,是高校急需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新时代,理论知识的学习绝不应该以劳动的缺失为代价。劳动对于我们的意义绝非机械式的重复,只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才能谋求进步,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答反方问
1.劳动课与劳动教育有何不同?劳动课何以能实现劳动教育的目的?
张兴仁:劳动课是劳动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与劳动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普通的劳动教育结合其他课程,如实践实习等开展作为附加价值,却从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而劳动课则强调关注劳动本身,以劳动本身铺陈展开,注重生活技能、专业技能等多方面的实践培养。
劳动课旨在将科学理论化繁为简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非提倡单纯的体力劳动。相反,它鼓励培养高效解决生活问题的科学思维,辅之以多动手、会动手的基本技能。如常见家用电器的检修、家用电线电路的设计搭载、简单PS及编程技能等。
2.劳动课应该包含哪些内容?现阶段,高校适合开展哪些内容的劳动教育?
缪祺:劳动课应该包含实践、理论、社会接触三个方面。理论课程旨在教授日常生活相关科学基础知识;实践则注重常用的专业技能如电路检修、焊接钢筋、组装家具、正确使用电锯等,并积极鼓励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自发主动地完成;社会接触教导学生在踏入劳动市场后,如何高效地与社会交流,遵从社会规则、发现社会市场、表达自身社会诉求。
结合现阶段我国正处于高速转型期的时代背景来看,高校开展的劳动课教育也应当涵盖以上三方面内容,全方位培养高智高能、敢想敢做的劳动人才。
3.高校普遍开展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算不算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蕴含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否有必要专门开设一门劳动课作为高校课程?
杨舒涵:高校课程的开设,不仅限于授予专业知识的“第一课堂”,还有提高综合能力的“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作为第二课堂课程的设计板块,属于劳动教育。反思我们自己参加的社会实践、志愿公益活动,发现活动有历时长、耗力大而收效微的现象。一方面说明高校对劳动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认识,另一方面,同学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忽视了技能的提升。
比如在社会实践中,经常要用到写作撰稿、摄影摄像的技能,但同学们表现出来的却是文稿撰写能力弱、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不能熟练操作摄影、摄像机器等问题,这些难道不是大学教育和社会实践脱节导致的吗?
结论
总而言之,劳动课教育及其强调的劳动意义,在我们这个时代并未过时,也不会时。劳动的意义绝非机械化的重复,它是资源创造的过程,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对于高校教育来说,劳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在课堂学习中做到行万里路。
我们的时代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全能型人才才是社会所需,大学生在劳动课中所得为其适应社会发展和进行自我提高提供了保障,正确的劳动观更是使命感的源泉。
劳动课不是对资源的浪费,它是高校教育与时俱进的体现。我们的所作所为也绝非画蛇添足,而是在这个节奏日益加快的社会,让当代大学生充分调节自我以适应社会,徜徉于这片以实践方式代代传承真理的沃土。
反方
贵州大学
综述
谢谢对方辩友。为了更加清晰地理解今天的辩题,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劳动和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