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千里转场 “麦客”最怕“停工”(2)

光山新闻网 王林 2019-06-02 04:04:26
浏览

  但宋晓勇说,和有的机手相比,他们每年跑的距离并不算远。宋晓勇19岁时第一次走出家门,连续23年在夏收时节进行麦收工作,已经算得上老前辈。但他也说,同一个地方的,干这行的都超过了10年。“现在的年轻人谁还爱干这个,太辛苦了。”

  “睡车里算好的,有的直接睡路边”

  夫妻二人,往往是丈夫操作收割机,妻子在麦田边测算收割的面积。因此,麦田里也有了“男人干活儿,女人收钱”的说法。

  在狭小的收割机驾驶室中,装满了行李。在里面,甚至可以看到木板搭起的简易床铺和被褥,“晚上找个宽敞的路,收割机就停路边,然后两个人在驾驶室里休息。”宋晓勇说道。

  只有几平方米的驾驶室,真能容纳俩人休息?包括宋晓勇在内的多名机手都肯定地点了点头,“有些人会找便宜的旅馆住下,但我们不想这样,主要是能省就省。”

  夜幕降临后,宋晓勇这样以车为屋的人却成了机手中较为“幸福”的,“睡车里算好的,好多人直接睡路边”。

  晚上7点,在南阳市社旗县县城,不少联合收割机轰鸣穿行。在一些设有汽修配件商店的路口,机手要趁着天完全黑之前,检修和更换收割机的零件,收麦时一旦出现机器故障会很麻烦。采访过程中,记者就在南阳当地医院里看到一位受伤的女麦客,她被收割机折断后飞出的刀片刺伤腹部,幸亏经过及时救治已经没有生命危险。

  对于有些在驾驶室内堆满行李物品的机手来说,他们不住旅馆也不睡车里,“自己带了被子,找个马路把被子往路边一铺,再盖上另一床被子,夏天足够了。”从河北来到南阳市进行麦收作业的曹女士说。

  当天,南阳市刚刚下过一场雨,毕竟是昼夜温差还比较大的五月,当地夜晚的天气也不过10℃左右,而像姜女士这样露宿的机手们,似乎并不少。

  他们大都是夫妻,也有兄弟姐妹一起,“有父子俩人来的,但是少,毕竟年轻人基本没人愿意干这个了。”

  机手们大都两三台收割机一组,组团外出,也有人就是靠着一辆收割机走南闯北,陪伴彼此的只有坐在副驾驶上的那个人。在南阳市的麦收中,来自甘肃、河北、山西等地的机手们,在夜幕中相互照应。

  收入在减少 收完一亩地只挣20多元

  机手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低,这是今年很多机手的感慨。

  以45元一亩地的价格来看,虽然从工作时间和效率上看,每天收割100亩左右不是问题,但实际上,其中的成本远不止这些。

  遇到机手杨小玲时,她正在跟村民口中的“代办”吵吵。“代办”主要负责给跨区收割作业的机手们和当地农户牵线搭桥,因此,也有人叫这个行当为“经纪人”。这位“代办”为杨小玲提供了食宿,帮她拉活,提取一定的抽成。她开着一辆电动车穿行在麦田的小路上,时而招呼机手说说下一家去哪,时而问问农户家里麦子熟了要不要割。

  某种意义上讲,“代办”是个心累的活儿,就当天记者在现场看到的状况,农忙时节“代办”很难休息,往往一个工作解决,下一个电话又打了过来。里面也少不了跟农户、跟机手的争吵。

  今年的抽成收费标准为5元一亩,这个数字连南阳市的出租车司机都知道。假如机手一天下来收了100亩麦田,4500元的收入则需要支付给“经纪人”500元。对“经纪人”来说,她手下的“机手”也绝不仅有1人。

  开着大型收割机跋涉数个省份,太慢也不方便,机手们往往是自己乘车前往下一站,自己的收割机则交由大平板车运输。一辆板车上一般能放三辆联合收割机,一个夏收季节,托运费就要快8000块钱。

  “说是一亩地45块钱,刨去燃油费15块,给代办5块,每亩地的纯利润也就20多块钱,这还是在吃饭不花钱、机器不需要维修的前提下。”

  随着越来越多的收割机走进普通农户家,花钱雇麦客收割麦子,对于农户来说,成为了一种多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