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不绝刻书声

光山新闻网 王林 2019-06-05 09:36:02
浏览

  广陵不绝刻书声

广陵不绝刻书声

小学生体验雕版印刷技艺 庄文斌摄/光明图片

广陵不绝刻书声

  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技师李金晶在雕刻 本报记者 苏雁摄/光明图片

广陵不绝刻书声

  广陵古籍刻印社刻印的《郑板桥手书论语》内页局部图 庄文斌摄/光明图片

  现在还有人喜欢线装书吗?当然有。

  哪儿的线装书做得最地道?很多人会说,是江苏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

  扬州市“486”非遗集聚区毗邻的街面二楼,广陵古籍刻印社内的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里,雕版工艺师李金晶正伏在案头,聚精会神雕刻一块版式。这是来自台湾佛光山的订单——雕刻印刷星云大师手书《心经》。

  雕版印刷起源于唐朝,扬州是发源地。这门古老的技艺经历了从兴盛到凋零,又从最低点起步,逐渐回升。这门技艺和它创造的古籍文献,有着现代印刷技术难以取代的文物艺术价值,传递出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它宛如一台时光机,让我们窥见深邃的历史通道里那璀璨而神奇的一脉文化,在2500年的扬州古城里得到了生生不息的繁衍。

  壹 刊刻经典 刀耕不辍

  1960年,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正式挂牌,承担古籍版片的征集、整理、收藏、保护等工作,并从事雕版古籍的整理和出版。2009年,它与南京金陵刻经处、四川德格印经院一起,成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岁月变迁,广陵古籍刻印社作为“全国最大的古籍线装书生产基地”的名号从未被撼动,且完整地保存着全套古籍雕版印刷、活字制作、线装书装订等工艺流程。

  据广陵古籍刻印社社长聂正群介绍,广陵古籍刻印社成立后,江、浙、皖一带的古籍版片20余万片汇集扬州,统一得到修缮、保管和出版。刻印社先后刻印出版了《里堂道听录》《金刚经》《绿杨笺谱》《扬州八怪笺谱》《桃花扇》等在业界和学术界备受瞩目的古籍文献。

  《里堂道听录》为清乾嘉时期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焦循所著,辑录作者知见的各家著述精要及人物事迹、掌故秘闻等,从未刊刻问世。该手稿藏于国家图书馆,广陵古籍刻印社派人前去访得原稿,按照手稿的原貌整理编辑,用传统雕版工艺制作,耗时20年方才完工,全书共4函40册。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初雕版书籍,不仅对扬州文化的传承有着极大的意义,从版本学上来看更是弥足珍贵。

  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除了推出古籍重刻版本书籍外,于1996年开始,陆续推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时代性的大型线装书《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邓小平文选》等一系列著作。2014年扬州建城2500周年之际,同时伴随着大运河申遗的热度不断上升,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的三位大师联手制作了史上面积最大的雕版印刷单版版片《运河吟》,这件耗费了巨大精力的雕版精品,是扬州雕版印刷技艺至今保存完好的一次实例印证。

  大运河在扬州形成了一个水上十字路口,使得交通四通八达,书的加工、运输十分方便;另外,清代扬州盐商发达,盐商们热心于国家文化工程建设,城里集聚了大批文人,参与编书、刻书、校书工作,这是历史上扬州雕版印刷兴盛的两个主要原因。

  清康熙年间,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曹寅奉命刊刻《全唐诗》,设扬州诗局,召集天下刻书工匠,用近两年时间刊刻完毕,全书从缮写、雕刻到印刷装帧无不尽善尽美,是扬州古城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一次图书刊刻活动。2005年10月,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开馆,全套共120本的《全唐诗》初刻初印本与观众见面,令人惊喜,弥补了雕版印刷发源地之一没有“中国雕版印刷第一书”初刻初印本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