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审稿门引关注 中国学术界如何避免被“卡脖子”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6-06 09:42:33
浏览

  最近,全球知名学术组织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审稿门”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6月5日举行特别论坛,专门探讨:若IEEE等国际学术组织遵守美国法律,继续做出有违学术共同体基本价值观的行为,中国学术界会被“卡脖子”吗?中国的科研发展应该怎么办?

  5月29日,网络上曝光的邮件显示,由于美国政府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注册于美国纽约的IEEE向旗下刊物的主编提出要求:禁止来自华为公司的同僚担任审稿人或编辑。此事引起许多国内科研工作者关注和反对:接连有几位高校教授宣布将为此退出IEEE编委;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率先表态反对后,另外10家专业学会联合发出郑重声明,坚决反对“审稿门”。

  6月3日,IEEE发出声明,表示经其与美国商务部沟通,华为及其子公司的员工可以参加IEEE出版过程的同行评审和编辑工作,无论他们的雇主是谁。

  除“审稿门”,近期在科学界还发生了针对中国企业和机构的“标准化门”和“开源门”事件。据报道,WiFi联盟、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IG)、JEDEC协会(固态技术协会)等国际标准组织前期相继表示,因遵守美国法律需要限制华为参与。5月29日,这3家组织相继恢复了华为的会员资格。

  更早一些的时候,国内科研界在传播一篇文章:根据Apache软件基金会(专门为支持开源软件项目而办的一个非盈利性组织)及GitHub(一个面向开源及私有软件项目的托管平台)官网中涉及出口限制部分的内容,不少知名开源项目都在美国法律约束下,存在华为和其他中国公司或机构无法合规使用开源项目的巨大风险。

  接连发生的这些事件让中国科研界突然发现,“科学无国界”的精神在现实面前似乎“十分脆弱”。伴随着对美国政府对华为的各种打压措施,非盈利的标准化、代表“自由精神”的开源项目、甚至对学术刊物与会议的评审,都会受到美国法律和行政措施的直接影响甚至控制,成为某种解决“国际政治争端的手段与工具”。

  “‘审稿门’事件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CCF YOCSEF学术委员会一位副主席表示,“审稿门”等事件虽然暂时解决,但随之暴露出来的巨大风险确是中国科研界决不能忽视的。他忍不住发问: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基础研究也被扣上“威胁论”的帽子,中国学术界的发展会被“卡脖子”吗?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包云岗认为,国际学术组织、世界开源项目应该遵循国际法,而不是某个国家的法律。但现实的情况是,IEEE作为注册在美国的法人机构,由AIEE(美国电机工程学会)和IRE(无线电工程师学会)合并而来,是一个伪国际组织,可能受到美国的出口管制、司法管辖和开源许可证等形式的约束。包云岗建议,可以考虑推动在联合国的框架下,设计、建立一些国际标准组织、学术组织和认证组织,使其司法管辖范围不再隶属于某个特定国家,而是遵循国际法。

  包云岗强调,“审稿门”等虽然引起了很多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反对与抵制,但我们不应该就此闭门拒绝合作,相反,中国科研界要更加开放、自信、自强,一方面推动组建更加开放的国际组织;另一方面也要相信自我判断,奖励踏实做事的人,这样才能攻坚克难、破除有可能“卡脖子”的问题。

  “我们也要反省自己,而不是单纯地批判国外的学术组织。”CCF秘书长杜子德表示,“审稿门”事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和反对,是因为其行为虽然符合美国法律但突破了国际学术共同体的底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应该考虑,如何建设好自己的学术评价体系,发展好自己的学术期刊,让优秀的科研人才和成果可以留在国内。

  不过,国内的学术评价体系和学术期刊发展仍然存在明显不足。对此,CCF副秘书长唐卫清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