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队长的“集结号”24载找到18位战友遗骸
卫生队长的“集结号”24载找到18位战友遗骸
张福伟
1986年,挖掘烈士遗骸现场图
张福伟的勋章
“不容易啊,我们有现在的生活不容易。”面对镜头,92岁的张福伟情不自禁地哽咽了。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张福伟感到由衷的欣慰,他13岁就加入新四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华东野战军34军101师303团卫生队长的张福伟花了24年时间,找到18名牺牲战友的遗骸,并终将英魂归葬烈士陵园。近20年,张老还坚持做了另一件事——每年清明,带着福建工业学校承志班的学生祭扫英烈。“我想让学校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替我保管好战友的骨灰。”张福伟说。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武威
张福伟是徐州人,1937年日军侵华时,他们全家都投奔到安徽萧县农村。张福伟在那里遇到了共产党组织的儿童团。1941年,年仅13岁的张福伟便加入新四军第四师。
张福伟先进入文工团,后又担任部队的军医,从普通卫生员做起,历任医务员、团卫生队长、部队医院院长等职,漫长的战争年代,除了救治伤员,他时常还要负责埋葬烈士的遗骸。
不想让他们成为无名烈士
然而,紧急的战事让很多战友只能草草埋葬。1946年解放战争打响后,张福伟所在的部队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他回忆说,1949年4月渡江战役时,部队在南京长江北岸激战,牺牲的同志还没有安葬好,就接到部队命令渡江了。
临走时,张福伟在每个烈士的衣服口袋里都插上一根木棍,写下名字作为记号。可惜多年以后张福伟再到南京时,发现战场早已天翻地覆,“木棍估计早就被雨水冲走了,他们成了无名烈士。”张福伟说,一想到这里他就非常难过。
1949年10月,张福伟所在部队被抽调前往福建增援。12月18日,当轮船即将抵达福州洪山桥旁的闽江江面时,突然开来两架敌机对准轮船扫射,牺牲18人。张福伟告诉记者,他当时也在船上亲历轰炸,侥幸逃过一劫,由于军情紧急,牺牲战士的遗体被交给一位名叫吴俊民的干事在当地安葬,张福伟则跟着部队继续南下厦门前线。
“我不想让战友们当无名烈士,当时想着以后找到吴俊民就可以知道牺牲同志的下落。”张福伟说。
县长回信:本县无人姓樊
1952年,张福伟调回福州工作,他迫切想要找到战友埋骨之处。然而事与愿违,他打听到当年安葬烈士遗体的吴俊民已经转业回到北方而失去了联系,张福伟只能趁周末骑着自行车漫无目的地在福州城寻找。
“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是幸存者,我想当时如果是我牺牲的话,家里也不会知道,所以我有义务找到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张福伟顿了顿接着说,“我的战友樊青山是我的良师益友啊,这样的英雄牺牲了,我心里难受,他当时才结婚不久,34岁没有后代。”
张福伟说,为了找到樊青山和其他战友的家属,帮他们落实烈属政策,他前前后后写了100多封信。但有一天,当张福伟接到樊青山老家安徽金寨县县长的回信时,他不禁失声痛哭——信上写着“经查,本县无人姓樊”。
18位牺牲战士被追授烈士
正当张福伟一筹莫展时,1973年,他在澡堂洗澡时遇到了一个叫吴枝花的人。两人闲聊时,他得知吴枝花是洪山桥附近的居民,便问起当年洪山桥轰炸后烈士遗体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