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遍新疆收集小麦品种 这位大爷被称为“西域袁隆平”(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7-30 18:38:42
浏览

  “以前水浇不上,我就买了一个三轮车,车上放着水桶,一行一行用茶壶舀着浇。现在好了,不仅有了六亩地,还有了水井。”张正才说。  

跑遍新疆收集小麦品种 这位大爷被称为“西域袁隆平”

  张正才在麦田里观察小麦的成长情况。瓦里斯江·乌马尔江摄

  张正才讲到,“冬小麦杂交育种选择父母本很重要,不但要品质特别好,还要早熟、免疫性强、抗倒伏,这样的两个品种组合在一起,才能杂交选育出来好的后代。”

  随着研究的深入,张正才感到自身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再支持他继续研究新品种,于是他白天地里干活,晚上看书学习,提高理论知识,将最新的理论知识用于选育新品种中,用实际行动诠释“活到老,学到老”。

  那段时间,妻子王秀云最担心他的身体:“当时为了学习理论知识,吃完饭就到书桌上,休息时间都没有,每天睡眠都不到6小时,起早贪黑翻阅书籍、记录。”

  张正才理论学习期间,为了记下重要知识点,他就用老办法,翻阅一遍,记不住再写一遍。“农业科技方面书内容太多,根据需要的学习,边学、边看、边记,害怕记不住,书合上之后,再默写一遍,就忘不掉了。当时,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研究出来好成果,给国家的发展,出一份力量,要不然我白拿国家的退休金了,学了这么多知识白学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小麦与抗寒葡萄研究都有收获

  20年来,张正才始终坚持研究杂交选育冬小麦高产优质品种。不管春夏秋冬,白天晚上,没有水,就人工拉水;没有机器耕地,就自己一点一点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每天到地里,先选择产量高、品质好、早熟、免疫性强、抗倒伏的品种,做父母本,然后剔除发育不完整的麦粒,再进行去雄、授粉等操作,每一道工序,都将决定小麦下一代的品质。”  

跑遍新疆收集小麦品种 这位大爷被称为“西域袁隆平”

  张正才培育的“新冬50号”因为产量高,品质好,农民都喜欢种。瓦里斯江·乌马尔江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张正才终于成功培育出适宜新疆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新冬50号”。该品种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耐低温、品质优、性状稳定等特点。

  目前,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给张正才发了品种审定合格证。“新冬50号”也已经推广到阿克苏、奇台、伊犁、塔城等地,产量都在700多公斤。“因为产量高,品质好,农民都喜欢种。”

  如今,冬小麦新品种“新冬50号”已在新疆南北疆推广种植逾20万亩,在北疆累计销售4100吨,平均单价4.5元,实现收入约1845万元。  

跑遍新疆收集小麦品种 这位大爷被称为“西域袁隆平”

  张正才将继续围绕小麦、葡萄、李子、苹果等作物开展品种选育研究。瓦里斯江·乌马尔江摄

  除了培育小麦新品种外,张正才还培育了冬天不埋土,自然越冬的抗寒葡萄。

  2011年,张正才坐火车前往东北,历经9个月,拿回了东北野生山葡萄苗。与食用葡萄进行杂交培育,为食用葡萄选育育种,与原产自法国的赤霞珠葡萄品种进行杂交培育,为酿酒葡萄选育育种。

  经过8年的反复试验,葡萄可抵御零下30℃的天气安全越冬,免疫性强,颜色深红,可以用于制作中档葡萄酒原料。

  2016年,张正才他看到很多糖尿病人不适合吃面食,吃了面食血糖很高,他为了广大的糖尿病患者,又开始致力于研究和培育低糖小麦的研究。

  采用基因重组理论和远缘杂交理论,目前低糖冬小麦的糖分有所下降。但是,张正才科研之路仍在继续。

  “你奋斗了就有收获,你就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