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书店、深夜食堂,被拉长的“北京一夜”(2)
对于19岁的王娇杨和她的朋友来说,夜间活动是生活常态,“躁动的夜是属于年轻人的,尝试新鲜、想做就做、不留遗憾,我把它幼稚地定义成‘青春’。”
约定再来一次通宵看球
10公里外的西单“约饭街”,宋祎楠正和兄弟吐槽回忆13年前的大学时光。虽然在同一座城市,但分散在各区的哥几个每次在群里招呼两三回才能成行一次。这是他们最近半年里约到第一顿饭。
5个人从烤鱼店出来,未尽兴,手机搜索,簋街、合生汇、食宝街等10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陆续推出,西单的“约饭街”也已经加入“深夜食堂”,营业到晚上11点。找到一家学生时代常吃的烧烤店。一次性纸杯装冰镇啤酒、套着塑料袋的铁盘盛烤串、几个马扎围坐一桌,大家两颊通红开始回忆曾经的莽撞和热情。2003年从中国石油大学英语系毕业至今,宋祎楠跟室友时不时就要约出来吃顿饭。“一起同过窗,一起爬过墙,我们是头对头脚顶脚,睡了四年的兄弟。”
“上了年纪,已经很少到这么晚了”,宋祎楠边自嘲边回忆,大学晚上跟室友偷偷跑到学校旁边的网吧打游戏;欧冠联赛期间,在学校水吧,点上一杯饮料看深夜电视直播。关了门的宿舍回去要挨处分,几个人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会儿,第二天装做什么都没发生,黑着眼圈去教室,“有时候也顶不住,上课净补觉了”。
因为热爱足球,毕业之后宋祎楠到电视台体育频道做实习生,兄弟几个一起在南城租房,“把宿舍从学校搬了出来,一起奋斗,一起生活”。实习时,编译的一条球赛新闻被主播播报,录像带要了好久,至今也没拿到。最终,宋祎楠也没有留在媒体工作。几年后,一个室友回了乡。
如今宿舍六个人,除了两个本地的,剩下三个也在北京安了家,分散京城各地。曾经晚上打篮球、踢足球一招呼随叫随到,每周末晚上聚一次,到后来一个月一次,到现在半年见一次。8月12日凌晨,被认为是国安历史上最成功的外援之一——“小马丁”,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37岁,让宋祎楠和朋友突然有些感慨,“聚一次少一次,保险业不是有句话,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个先来临。”
作为资深球迷,宋祎楠至今保留着这一爱好。妻子是国安“死忠粉”,有时候北京工人体育场有比赛,他还会开车带妻子一起去现场看球。“听说近期多条地铁线延长运营,下次去坐个深夜地铁体验一下。”宋祎楠说。7月19日起,北京1、2号线在每周五六延长运营时间,其中经过工体的东四十条站的2号线,延长81到95分钟。
晚上11点,约饭街闭店广播响起,宋祎楠和四个兄弟举起一次性纸杯,撞在一起。约定再回一次学校,再通宵看一次球,撸一次串,“就是年纪大了,不一定能顶得住”。
在颠倒的作息里努力生活
闭店广播响起,一旁的烤红薯零食摊位没有着急打烊。店长郑二利戴着口罩,把锅里最后一些薯泥,依次放进厚蛋烧锅,淋上红蜜豆,卷出三个红薯烧,放进有保温灯的橱窗。
“约饭街”位于华威大厦7层和8层,将近1000平方米的空间,共有48家餐饮店铺,五道口枣糕王、望京小腰、天下晓富、呷哺呷哺等。三月份起,约饭街正式延长营业一小时。改为晚上11点打烊,对于烤红薯两年多的郑二利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新的担忧。
延长营业时间,水费、电费、人工成本都在增加,“但一开始知道10点还营业的人并不多。”郑二利和他周围的店铺都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员工全部多加班一小时,一店的人挨到11点,等不了几位顾客。但很快,郑二利就打破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