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式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

光山新闻网 刘斌 2019-05-19 08:12:10
浏览

  “说情电话,接不接?熟人探望,见不见?发现端倪,查不查?”日前,谈起在履职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河南省卫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王平平脱口而出的一句话道出了不少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面临的一个共性老问题——“熟人社会”监督难。

  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职责。为做实做细监督职责,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创新方式方法,冲破“人情网”,让监督“长牙”“带电”。

  片区协作、异地监督,阻断人情干扰

  河北省武邑县圈头乡纪委书记李晓艳的办公室日前来了几名面熟的村民。他们热情地对李晓艳说:“李书记,案子查清了,这回大伙儿真是信你了。”

  而就在几个月前,这些村民来反映问题时,对李晓艳却是另一种态度:“李书记,这事你管得了吗?”

  原来,这几名来自圈头乡谢家村的村民是想反映该村党支部原书记谢某的违纪问题,他们认为乡镇干部与谢某熟人熟脸,低头不见抬头见,乡纪委“不会真查”。

  村民态度的转变、谢某违纪问题被查处,与武邑县纪委监委探索实行的“常委+纪检监察室+乡镇纪委”的“复合式”执纪审查工作模式有关。该模式把全县10个乡镇划分为7个片区,查办案件时,县纪委监委各纪检监察室对乡镇纪委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业务指导,着力破除“熟人社会”监督难。

  “有了县里的支持,我们腰杆硬多了。”李晓艳表示,“谢某案时间跨度长、涉及人员多,但联合办案小组仍在较短时间里查清了事实,最终谢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为解决纪律审查所面临的地域小、人情密、突破难、处置软的问题,武邑县所在的衡水市实行了纪律审查“一集中、三统一”工作机制,即乡镇、村党员干部违纪问题线索集中管理,由县(市、区)纪委负责接收、汇总、筛查并交办。查办腐败案件实行统一组织审查、统一调配人员、统一协助审理,通过交叉办案、指定办案、联组办案和实行乡案县审,该机制有效提升了乡镇纪委“战斗力”,能监督、想监督、会监督在当地的乡镇纪委已成为常态。

  基层监督难,难在监督力量薄弱、人情干扰较多,进而导致全面从严治党的“神经末梢”乏力。片区协作则把原来较为松散的监督力量拧成一股绳,再加上是跨地域、跨单位异地监督,有效阻断了人情干扰。

  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关键在破“熟”上下功夫。“不冠单位名、去标签化,不点对点派驻,去部门化……”上海市浦东新区纪委监委日前完成全部十个派驻纪检监察组的设置,该区全面采用综合派驻的形式,去掉了原本以驻在部门名字命名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序号统一命名。通过集中办公等方式提高派驻监督的独立性,避免原本因人、财、物由驻在单位予以保障、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身份职责混同等带来的熟人关系、情面难却的情况。

  交叉巡察、提级巡察、上下联动,推动巡深察透

  5月上旬,黑龙江省讷河市龙河镇康庄村的村民正忙着抗春旱保春种。去年春天,该村村民向齐齐哈尔市委第六巡察组举报了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孙喜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很快,孙喜民就被讷河市纪委监委立案审查调查,继而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后又被法院依法判刑。

  带队到讷河市巡察的是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白晓光,他所带的第六巡察组,人员全部来自梅里斯区。根据齐齐哈尔市委巡察工作安排,此次交叉巡察,覆盖6个尚未脱贫摘帽的县(市、区),6个县(市、区)各自从辖区内选取精干力量组成巡察组。市委巡察办按照“推磨式”滚动、交叉分片的原则,为各巡察组逐一分配巡察其他县(市、区)的任务,做到巡察地域、人员全部回避。“人地两疏”,消除了基层群众在反映问题时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