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偏远村落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重庆一卫生院玩起混搭风

光山新闻网 李晓华 2019-05-25 02:20:22
浏览

  为给偏远村落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上门诊疗服务,重庆一卫生院玩起“混搭”风
  背着背篼当医生

给偏远村落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重庆一卫生院玩起混搭风

赵春青/图

给偏远村落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重庆一卫生院玩起混搭风

“背篼”医生在上门诊疗的路上。李永斌 摄

  初夏的重庆,天气还在坐过山车,头一天是烈日当空,第二天就变成了时断时续的小雨。

  “现在雨虽然停了,但泥巴路还是很滑,走路小心!”叮嘱记者的人名叫邹镜,是重庆市九龙坡区陶家镇卫生院的副院长。

  早上10点,忙完院里的工作,邹镜和院长邹盛有一行5人就背上竹编背篼,从镇上出发,前往10公里外的锣鼓村,准备为那里的老人做体检和诊疗。

  几乎每个月总有一些日子,在通往陶家镇各个村庄的田间路上,都能看到一群身穿白大褂,背着背篼的人。他们是镇卫生院的流动体检队,由全科医生、全科护士、体检医生、乡村医生等组成,为偏远村落里的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提供上门诊疗服务。村民亲切地称他们为“背篼”医生。

  这一天,记者跟随“背篼”医生走上了泥泞陡斜的小路。

  “跨界混搭”

  心电仪、B超机、便携式体重秤……出发前,医生护士们熟练地往背篼里装着仪器。“最重的背篼,大概有15公斤。”邹镜告诉记者,由于沿途有不少山路,汽车无法通行,因此背篼这件农家用具就成了流动体检队的“标配”。大家称这是眼下流行的“跨界混搭”。

  2008年,邹镜大学毕业,回到家乡陶家镇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陶家镇下辖8个村,过去,村民们每年都会到镇卫生院例行体检。但渐渐地,医生们发现,来的人越来越少了。

  邹镜了解情况后得知,如今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老人、孩子缺乏足够的健康意识,“怕麻烦”不愿来体检。还有些村民因年纪太大或行动不便,无法到卫生院看病或做体检,这就导致不少人的小病硬生生拖成了大病。

  为了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在邹镜的提议下,从2012年起,陶家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背上背篼、带着仪器,走村串户地为村民们提供上门服务。7年多来,“背篼”医生已为1000多位村民入户进行体检、健康干预和康复训练。

  杨智潇今年29岁,虽然年纪不大,但作为康复理疗科的医生,他已是有近7年经验的“背篼”医生。“走下去才知道,村民们需要的不仅是诊疗服务,还有相关观念的普及和政策解读。”路上闲聊时杨智潇告诉记者,自己的妻子商曾羚也加入了巡诊队伍,“她在卫生院从事财务工作,可以当面向村民讲解医疗保障的相关政策。”

  “你们简直就是全能医生”

  经过弯曲的山路和陡峭的石阶,同时还得提防不知从哪儿蹦出的野狗,步行约15分钟后,“背篼”医生们首先来到了锣鼓村102岁的老人谭信义家里。

  老人显然认得这些多次上门的“白大褂”,她高兴地双手拍掌,口中不断呢喃着什么。杨智潇放下背篼,取出医疗器材开始准备,同行的护士则小心翼翼地将谭信义搀扶进屋,协助她平躺在床上。

  很快,简陋的农舍变成了临时诊所,心电仪、B超机陆续开始工作。仔细看过检查结果后,邹镜俯到老人耳边一字一字大声地说:“婆婆,一切正常!您身体好着呢!”好像生怕老人听不见。

  “谢谢医生,留在我家吃个午饭吧!”听说体检结束,谭信义的儿子上前握住邹胜有的手,连连弯腰致谢。“不用了,我们要赶紧去下一家,人家空腹等着一定挺难受!”背上背篼,这支小队伍又踏上了山路。

  对陶家镇各个村庄的道路,邹镜都很熟悉。这不仅因为她是“背篼”医生,还要归功于这几年她对家庭医生政策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