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偏远村落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重庆一卫生院玩起混搭风(2)

光山新闻网 李晓华 2019-05-25 02:20:22
浏览

  “家庭医生就是全科医生,要对服务对象进行全面、连续、有效和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邹胜有告诉记者,目前陶家镇卫生院的医生都以全科医生为培养目标,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基层医疗资源,让群众就近就医、及时就医。2016年,国家卫计委印发了《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大力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只是截至目前,即使在大中城市,市民对家庭医生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还不算高,更不用提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为此,邹镜利用巡诊和空闲时间,轮番到8个村庄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政策和惠民意义。2017年底,陶家镇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了60%。

  “多亏了全科医生,我才能再站起来。”在九龙村,65岁的村民张忠林半身不遂卧床多年。签约家庭医生后,镇卫生院专门为他定制了康复治疗方案并根据情况及时修改。如今,张忠林已能依靠拐杖缓慢行走。“你们哪里是全科医生,简直就是全能医生!”又一次如约见到“背篼”们出现,老人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还有老人在等着我呢”

  “小心,这里容易摔跤!”经过一处羊肠小道,全科医生黄代兵提醒记者。原来,他曾在同一个地方一脚踏空摔下山坡,手脚多处磨破,背篼里的医疗器材散了一地。医护人员开玩笑说,自从当了“背篼”医生,大家都摔得很有经验了。

  摔跤算不上什么大事,更让“背篼”医生犯愁的是无法正常完成服务。有的老人长年独居,性格孤僻不易接近,医生要想为他们检查身体,先得通过拉家常获得他们的信任。

  “若是遇到有精神疾病的村民,就更麻烦了。”杨智潇说,这种情况除了需要患者家属的协助,还要求医生有极大的耐心。“有一次,我还被一位精神病患者拿刀威胁过。”

  从坐诊到巡诊,陶家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增加了,收入和待遇并没有变化。不少“背篼”医生都坦诚地表示,太辛苦时也想过放弃。“比如那次摔倒,真的挺痛的。”黄代兵说。但转念一想,“还有老人在等着我呢。”他也就顾不上痛了,赶紧捡起器材继续赶路。

  “看到老人身体状况好转,听到他们真诚的感谢,这就是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吧。”离开又一户村民家,邹镜突然这么说了一句。

  下午,完成当次巡诊的医生们回到了卫生院。清点器材、将背篼统一归位,大家又回到办公桌前记录着巡诊过程和结果。

  “吴成金 ,双腿残疾,康复治疗后可通过双手支撑进行简单锻炼。”

  “朱崇德,小儿麻痹症,体检状况良好。”

  “吴忠华,瘫痪卧床,多次接触交流后精神状态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