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变成作业能否补齐劳动教育短板(2)
孙宏艳说,青少年正处于节节拔高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形成过程中。如果对劳动缺少正确的认识,长期远离劳动,就会影响价值观,会认为劳动不值得一做,甚至认为劳动是比较低贱的,对于个人成长来说,就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做家务影响学习是误解
做家务会耽误时间、影响学习,事实果真如此吗?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是严重的误解。
“家务劳动是锻炼手的功能、开发脑的潜能的重要途径。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我们老祖宗‘心灵手巧’的成语,都清楚地揭示了家务劳动和大脑发展的关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大龙说,家务劳动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还有助于手部骨骼和肌肉发育,有助于大脑顶叶和额叶的运动指令系统的完善。
“手是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手的灵巧性是大脑皮层成熟度的重要体现,需要大脑高度发达,手才能灵活操作。手指的功能多而精细,极大地促进了大脑发育,引发了大脑的思维。孩子动手做事是成长的基础,是孩子手脑结合、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王大龙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全国两万名家长和两万名小学生进行一项家庭教育状态调查,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而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此外,国外也曾经有相关研究对爱劳动的人和不爱劳动的人进行跟踪比较,发现每天劳动的时间不同,对人会有不同的影响。从小爱劳动的人,犯罪率更低、离婚率更低、就业率更高,而且寿命会更长。
劳动课程要开足更要开好
面对劳动教育缺失的现实窘境,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尽快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立法,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的功能。
对此,孙宏艳认为,劳动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劳动教育也并不必须一定要上升到法律层面,靠立法来强制执行。“真正好的教育都是润物细无声的,是在家庭中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长期影响孩子的。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好的价值观,又促进了亲子关系。”
对于该如何有效地开展青少年劳动教育,孙宏艳认为,要注意两点:
一是把家务劳动都变成强制作业需要谨慎,以免流于形式,甚至变味。一定要谨防将劳动教育变成两张皮,说一套做一套,导致强制做就去做,不强制就不做。
二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或者说劳动意识比较差的高年级学生,留一些强制劳动作业未尝不可。因为培养良好的习惯需要过程,对于孩子来说,小时候是培养生活习惯的关键时刻,如果这时候能培养出劳动习惯,会影响终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目标。
另外,该怎么留劳动作业也特别考验教育者的功力。对此,孙宏艳也给出了建议:“应提升和设计好劳动教育理念,想办法潜移默化地把劳动教育体现在生活当中。学校可以在综合课程中设置一些职业化课程,增加学生的体验机会。
孙宏艳最后说,“加强劳动教育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如何科学地去设置。如果比较生硬就会适得其反。家务活等不要太复杂,劳动教育要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跳一跳够得着’最好。此外,安全也很重要,不能设计得太过于复杂,否则会让孩子产生为难情绪,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