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鸟窝、仓库、羊圈 如何有效利用部分农村闲置?

光山新闻网 刘斌 2019-05-30 08:40:55
浏览

  

变身鸟窝、仓库、羊圈 如何有效利用部分农村闲置?

  一所山区农村小学弃用后,被村民改造成了羊圈

  导读

  半月谈记者在东中西部多个省份调研发现,当前,部分农村和乡镇的一些校舍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一些校舍由于久无人用变得破败不堪,造成资源浪费。闲置废弃校舍产权不清晰、再利用价值低等困扰地方政府有效处置。

  农村闲置校舍变身鸟窝、仓库、羊圈

  在东部经济大省的一所闲置乡镇中学,半月谈记者看到学校的门窗已破败不堪。走进其中一间教室,十几只麻雀应声飞出窗外,屋檐房梁上有好几个鸟窝,教室地面还有不少草籽和鸟粪。操场一半成了菜地,一半长满杂草。

  靠近校门的一排教室已被当地一家企业占用,两侧自建了简易门,上面贴着“招工启事”。在校园里,一名男子正在平整教室前的土地。他说:“有用校园里这些闲置教室开小厂子的,还有养鸡的,也有当仓库存东西的。”

  类似情况在中西部省份同样存在。半月谈记者在中部某省贫困山区一处废弃的农村小学看到,这个地方已经成了村里的仓库。春耕时节,政府免费提供给农民使用的复合肥堆满了学校院子。往里走,是废弃的教室,许多门窗已经不在,院里荒草丛生。

  半月谈记者在另外一所村小看到,已废弃的学校里有村民居住,村民将院子改造成羊圈。当地村民说,20世纪90年代,随着当地逸夫小学启用,村里的小学就弃用了,村委会把旧学校卖给了一户村民。

  生源流失,部分农村学校半闲置

  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现在许多农民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不仅要求“有书读”,而且期望“读好书”,农村学生向城市流动速度加剧,从而导致有些农村学校虽没有完全闲置,但也处于半闲置状态,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西部某省一个乡镇小学学生有几十人,远远不能填满三层教学楼。为了不让校舍空置,学校将空余的教室改造成计算机室、图书室、心理辅导室等功能室。校长介绍,教学楼对面的一排平房原来全是学生宿舍,现在只有两间宿舍在使用,共住了8名学生。

  另外一个村里的教学点共有十几间教室,如今只有2名学生,只有1间教室投入使用,其余全部空置着。下课时分,操场上静悄悄的,没有学生的嬉笑打闹声。

  28岁的年轻校长告诉半月谈记者:“以前在实习的时候,教的都是几十个人的班级,刚来这里真没想到只有两个学生,挺不习惯的。”

  从2002年开始,中部一贫困县开始寄宿制学校改造,2005年招生后,当地以每年二三十所的速度撤并村小。

  接受采访的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说,过去县里村村都有小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县390多所学校,其中单师校(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就有250~260所。目前县里共有46所中小学校,乡镇的34所学校在读学生人数占全县学生总数不足两成,其他学生除了随父母在就业地上学以外,基本都在县城中小学就读。

  一名家长告诉半月谈记者:“县城的师资、办学条件相对较好,去乡镇所在地也是住宿,到城里也一样,干脆一步到位,直接进城。”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兰祥认为,除非农村“空心化”问题得到解决,否则在城市化浪潮下,今后农村学校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小,闲置、半闲置的农村学校会越来越多。

  婆家不清楚,下家找不到

  受访的基层教育干部说,有一些原来设在乡镇的中小学校,教学管理退出后,属于乡镇资产,由乡镇收回进行管理处置。在东部某省,有的闲置中小学已经变成社区活动中心、乡镇办公用房等。

  还有一部分学校是由政府投资兴建的教育局直属学校,它们撤并后,还归教育部门管,产权在教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