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2%学生家长称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
可否将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75.2%受访学生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
曾经的中小学校园里,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就会响成一片。可如今,很多学校和老师却不允许中小学生课间外出玩耍,甚至不允许学生课间在教室大声说话、疾走,课间往往安静如上课。“安静的课间十分钟”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且在小学中最为突出。要改变这一现象,64.7%的受访家长希望教师不拖堂、不变相占用课间时间,60.6%的受访家长期待相关部门出台指导意见,督促学校改进。
75.2%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
“感觉这种现象已经有好几年了,学校都不允许孩子课间在室外玩。”北京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张雅兰说,有次他趁课间给孩子送东西,发现整个学校都安静得很,以为来错了时间,“偶尔老师课间放学生出来玩会儿,放学后孩子就兴奋地告诉我今天老师让他们出来玩了”。
重庆公务员张玉明(化名)的孩子读初一,她发现现在中小学学生在课间确实不怎么活动,“都很安静,不像我们小时候一下课就叽叽喳喳闹着玩儿。我几乎没听到孩子说过有关课间玩耍的趣闻”。
调查显示,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19.1%的受访家长直言非常普遍。交互分析发现,这种现象在小学中更为突出(77.2%),高于初中的比例(69.8%);二线城市最为普遍(77.6%),其次为一线城市(74.5%)。
陈正华是江苏金华房地产公司职员,有一个读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我们家孩子一般课间就在屋里看看书,不会去和同学玩耍打闹。我跟一些家长交流过,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有的老师不让学生在室外逗留,更别说去操场,哪怕是想上卫生间,也得尽快去完回教室”。
重庆初二学生余明明告诉记者,她所在学校上课前一分钟有一道“静息”铃,铃响了以后学生就必须回座位,不准说话,“班主任不准我们在教室快走,也不准在走廊跑闹。课间基本只能上趟厕所,别的什么也干不了。有的老师讲课拖堂,我们经常只有一两分钟的上厕所时间”。
进一步调查显示,关于学校课间纪律的规定中,最常见的三个是不准在室内大声说话或谈笑(58.0%)、不准出教学楼(46.1%)、不准在室外高声说话和嬉戏打闹(45.0%)。
“我孩子班上有学生因为下课时在室外大声说话,被老师警告了。”北京某小学生家长刘颜(化名)说,现在的校园太安静了,“要求课间不能打闹,保持安静。这样的课间还有什么意义?和全天上课没有什么区别了”。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是不合理的。“课间就是对课程学习的调节,要通过一定的活动、运动来达到目的。如果在课间学生还是静坐,就很难发挥其调节作用了”。
59.5%受访家长认为一些老师图省心要求学生课间保持安静
“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是怎么出现的?调查中,59.5%的受访家长归因于一些老师图省心,要求学生课间保持安静,59.1%的受访家长认为最初是因为空气不好,学校让学生少外出,后来成了惯性,54.7%的受访家长认为是学校担心学生自由活动有安全隐患。
“学校不让学生课间出来活动,起初是因为雾霾天。之后慢慢形成了常态,空气好的时候,学生也得在教室自习,这样老师可能更省心。”张雅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