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支不走的医疗队:医疗援藏“输血”变“造血”(2)
“教会一台手术很简单,但是,提升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更难也更迫切。”提及医疗援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吴文铭这样感叹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吴文铭同时也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副院长,援藏三年,他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既见物又见人、既“输血”又“造血”、既管当前又管长远。
说到“长远”,一个医院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尤为关键。
“一台手术你不会做,我来帮你做,10台20台下来你肯定会做,但是,一项制度建立就不是很容易就能摸索出来,可能一条安全制度,需要医院探索很多年才能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吴文铭说。
在组团式援藏中,北京协和医院和北大附属的三家医院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5年以来,各援藏医疗队嫁接管理经验,帮助医院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标准、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上千条,管理制度800多条。
林芝市人民医院院长李欣同时也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今年8月,李欣将结束三年的援藏工作返回广东,回顾三年来的工作,医院的管理制度也是他最看重的工作之一。
谈及管理制度,李欣以林芝市人民医院三年来接收的心梗病例举例。
“解放前这里的心梗死亡率大概是30%,但是就在三年前,这个数字还是15%左右,仅仅比解放前好一点,这给我们的触动很大。”李欣说。
为了降低心梗病例的死亡率,林芝市人民医院大力建设医院的胸痛中心,集中急诊、检验、介入等,多科室联动,从管理的层面将资源整合,心梗的抢救成功率大幅提高,死亡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降至近乎于零。
“一个医院走向现代化管理的轨道,就不会因为我走了而改变,这就是医疗援藏中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李欣说,以制度建设把医院的发展思路理清,变“人治”为“法治”,让医院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留下管理制度才能真正“造血”。
图为援藏医生、首都儿研所医生张迪在西藏义诊。供图
观念,一个更广泛的健康保护网
医疗援藏从“输血”变“造血”,除了人才和制度,被医生们看重的还有民众的健康观念。
日喀则人民医院院长米玛多吉已在这个医院工作近30年,在他看来,在援藏帮扶中,西藏医疗水平提高更大的影响,是民众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观念的改变。
“30年前,要请一个病人来看医生是很困难的事,很多人生病之后就医观念不强,他们甚至最先想到的是卜卦,是求神拜佛,很多小病耽误成大病。”米玛多吉说,这些年来,这种局面完全改变。
米玛多吉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医疗援藏背景下,当地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提升,让民众认识到医院才是救死扶伤的地方。
虽然来援藏才两个多月,在口腔科工作的杨瑞华已经在感慨“有时候说服比治疗更难”。
“很多患者遇到牙疼,过来医院就是想把牙拔掉,但是医院必须要坚持医疗原则,劝他治疗和保留牙齿,有些患者还觉得医院想赚钱。”杨瑞华说,自己来到林芝工作之后,希望做更多的健康科普工作,毕竟观念的改变才是更日常、更长远的健康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