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造中国人自己的“千里眼”(2)
贲德:投入几百个工程师来干这个事儿,因为雷达它是由很多分系统组成的。有搞天线的,有搞馈线的,有搞发射机的……每个系统都是由专人来做。
1978年12月25日,14所终于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部大型预警相控阵雷达。这部整个天线和控制系统有8层楼高的超远程雷达,1979年成功跟踪了美国“天空实验室”、1983年前苏联核动力卫星坠毁全过程,并准确预报了陨落的时间和地点,精确、快捷赢得了国际信誉。
研制雷达,每一次都是难啃的骨头。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使我国拥有充分制空权,14所又接下了机载雷达的研制任务。
贲德:没有雷达就不能打仗。你看不见目标,几十公里以外,要靠雷达,地投炸弹也靠雷达来控制,才能炸到目标。
要知道,机载雷达当年可是国际上少数几个拥有“绝对制空权”国家秘不示人的“杀手锏”,因为这是国际雷达最高科技联合应用、有机融合的结晶。
贲德:在研制过程中,(时任)军委副主席刘华清要求去北京汇报,汇报完了,在这吃饭。刘华清端起的酒杯,咱们今天喝断头酒,雷达搞不出来杀头,在饭桌上说的这个话分量很重的。我说我知道,我体会到这个事对国家很重要,好在把它做出来了,要做不出来,没法交代。
胡明春:天安门广场阅兵、朱日和阅兵,空中编队,第一架飞机上面背着圆盘,这个圆盘就是预警雷达,这个是空警2000。我们没有预警机,原本是要引进的,结果国外撕毁了合同,我们就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自己研制出来了。
现任14所所长胡明春,与老院士贲德一样,儒雅淡定、说话不紧不慢。但言谈间我依然可以体会到他对空警2000,以及雷达新成员的那份骄傲和自豪。
中国电科14所所长胡明春 摄影:郭淼
在他的带领下,14所拥有了一系列“绝活”,多谱段、全谱系地面情报雷达家族、中国反隐身预警装备、量子雷达等前沿技术,并成功保障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长征五号、长征七号发射,胡明春所长代表14所连续两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记者:雷达水平做到卫星这个阶段,是到了金字塔尖上了呢?
胡明春:地面雷达坏了,你可以停下来,你修,你上了飞机以后,飞机降落到地上,你还可以修。到了卫星上你是一颗星发上天了,没办法修理了,所以确保这个东西要不出问题!(目前)证明我们的方式方法是过关的。现阶段,我们做的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或者是在第一梯队里面的。而且完全走的是自己的路,所以70年发展到今天这样,我们还是很骄傲很自豪的!
胡明春所长接受中国之声记者专访
一图读懂14所历史沿革与变迁丨礼赞70年
1949.4.24
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国民党政府国防部第六厅特种电讯器材修理所,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雷达研究所(中国电科14所)成立,中国雷达工业从此起步。
1949.10
华东军区将雷达研究所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航空处雷达研究所(中国电科14所)。
1952.8.1
第一电信技术研究所更名为南京电信修配厂(中国电科14所),仍属军委通信部领导。
1955.6.1
南京电信修配厂(中国电科14所)划归第二机械部第十局领导,纳入国防工业体制,同年8月5日,更名为国营七二〇厂。
1959.4.15
第一机械部决定成立南京雷达总厂,下辖七二〇厂、14所、924厂;同年10月9日,南京雷达总厂召开成立大会。
1960.12.27
中央军委决定组件航空、舰艇、军事无线电电子学等三个研究院,14所划入军事无线电电子学研究院(第十研究院)。
1961.5.26
14所转为军队编制,番号为“国防部第十研究院14所”,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7615部队”。
1965.1.1
14所划归第四机械工业部领导,回归地方管理。
1968.1.1
14所再次转入军队系统,由国防科委领导,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〇一八研究所”,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字八二〇部队”。
1971.3.25
14所番号更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〇一四研究所”。
1975.6.20
14所划归第四机械工业部领导,再次回归地方管理,名称为“第四机械工业部第一〇一四研究所”。
1979.1.8
14所对外启用“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名称。
1983.1.8
14所由“第四机械工业部第一〇一四研究所”更名为“电子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
1993.6.25
14所由“机械电子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更名为“电子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
1999.6.17
14所由“电子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更名为“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四研究所”。
2002.7.17
14所由信息产业部划归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2009.3.31
中国电科集团公司王志刚总经理现场启动14所搬迁仪式。
2018.11.13
中国电科党组正式批复同意中电国睿子集团总体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