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治理:“最严治理令”下的一场全民“马拉松”(2)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6-09 16:13:20
浏览

  6月初,记者走访大理时发现,在环湖截污体系的作用下,洱海水质较往年明显清澈不少。海西临湖的房子已被拆除干净,露出久违的湖岸线。环湖的才村、双廊等地大部分客栈餐厅也都恢复营业。不过,前所未有的“休克式疗法”带来的阵痛远远没有消除。

  行走双廊、才村等地,昔日游人如织的景象,已消失不见,连带着大理古城都出现“冷象”。整个洱海仿佛恢复十年前的平静。

  “现在双廊等地的游客不足以前的五分之一,大家需要在阵痛中经历重生。”大理市客栈协会会长李海忠称,回过头来看,500余家客栈民宿被拆除,是大家为曾经的无序过度开发付出的沉重代价。

  在洱海上游的洱源县三营镇,是有名的大蒜之乡,大蒜种植有数十年的历史。如今,为保护洱海,这里已全面禁种大蒜。

  “大蒜喜水喜肥,一亩下来光复合肥就要施上100公斤。污染大不大?答案其实我们都知道。”三营镇四下队农民朱冬生告诉记者,种大蒜好的时候他们家一年可收入十多万元(人民币,下同)。但为了守住洱海,大家只能是做出牺牲。

图为三营镇农民在施肥。 刘冉阳 摄

图为三营镇农民在施肥。 刘冉阳 摄

  破解治理难题,需要全民长跑

  “其实,高原湖泊治理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累积型、输入型污染双重叠加的洱海治理更是难上加难。”吕兴菊说,洱海治理单水质改善,就要破解流域水环境承载压力大、生态修复能力弱、清水入湖总量不足、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等问题。流域的空间管控、转型发展更是任重道远。

  有专家也指出,“洱海保护,远不是运动式的治理可以奏效。它将是个漫长的、在认识和实践上不断修正、进步的过程。”

  大理州州长杨健3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把洱海治理成效归功于老百姓。他提出,洱海治理除了科学治湖、依法治湖外,全民治湖才是基础。

  事实上,在洱海保护战中,无论是靠海而居的村民、客栈经营者还是当地政府,都付出巨大代价。在此代价之下,洱海水质向好,全民治污的格局也正在形成。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陈豪2018年底在督促检查洱海保护治理时指出,洱海污染是多年高增长积累的环境问题。要坚持规划引导,全面加强流域空间管控;要科学治理、多管齐下;要坚持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云南下决心走出一条跳出洱海发展大理的新路子,彻底转变‘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发展模式,‘就湖抓湖’的治理格局,和‘救火式治理’的工作方式。”今年3月,云南省省长阮成发在全国两会“云南开放日”上表示,云南将全力推动洱海流域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方式革命性的转变,大力推进智慧旅游、生态农业、数字农业等发展,将洱海流域建设成为自然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现代产业特色鲜明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示范区。

  作为洱海流域人口和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海东-宾川新区建设正朝着既是城区、也是景区的生态宜居新城方向加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