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新会区:一所乡镇党校的六十年坚守(2)
搬迁再苦,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可上级党校办学也断断续续,接收方针政策的信息渠道不畅,如何授课成了难题。有好几年,时任校长陈兆明与教员们一起,收集双水镇党员的先进事迹、干部的廉政故事等,结合能接收到的党的方针政策,与宣传队合编双水民谣,用和楼歌、东风调、曾坑山歌、卖鸡调和竹板小调等本地曲调,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当地一些老党员回忆,挺过那些年的难关,离不开党校为大家撑起的精神支柱。
“这种教学方式受到了学员们的热烈欢迎,在课间、晚上休息时,党校里处处是歌声。那时候,我们教员课间休息就和学员们一起唱歌,没几首拿手的双水民谣可不行。”谭群可说。
之后,双水镇委党校复迁大圣庙办学。由于那里破败陈旧,条件有限,加上党员人数众多,党校一度考虑停止轮训,每期只办30人左右的“小班”。可征求意见时,各村的党员干部却不答应:“这么多年都过来了,这么点经济上的困难都不能克服吗?”“不就是场地嘛,咱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在党员干部带动下,很多群众也参与进来,手提肩扛,齐心协力,硬是在1980年建成了一座两层高的教学楼:一楼是一间能容纳130人的大型教室,二楼则是宿舍。
尽管如此,办学条件依然艰苦,党校在山上,不仅经常停电,还有蛇鼠虫蚁的袭扰。当时在大圣庙下方的平地处,还有一个占地3亩多的小农场,教员、学员一齐动手种瓜菜、种水稻,作为党校的伙食补充。学员来上课,每人都要随身携带锄头,上午学习、下午劳动。
线上教育,一键听课
时光荏苒。搬到现地址后的双水镇委党校不忘初心,再担重任。经过今年3月份的升级改造,党校的学习氛围更浓了。
记者在党校看到,多媒体会议室、使命研习社、学习室、宿舍和党员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目前已形成集党员轮训、专题学习、技能传授、拓展训练、就业指导、岗前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式教学体系,近三年来,开设特色课程共计421场(次)。
双水是新会的大镇,全镇37个村有88个基层党组织,党员4780人。为适应年轻党员需求,党校在“双水发布”微信公众号上开设“线上党校”栏目,帮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员一键就可点粤语音频,让党员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双水镇党委书记、党校校长刘国培说。
而登上党校三楼的那一刻,记者又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40多年前。红砖地、水粉墙的大讲堂,挂在走廊上的斗笠、农具和用旧门板搭设的厕所门,以及1977年至1980年的学员合照、发黄的教员手稿等,无不让人感觉又回到了那个年代,令人激情澎湃。“在党校培训的过程中,感觉自己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南岸村村委会主任助理莫素浈十分感慨。
目前,除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外,致富能手、专业技师和“土专家”“田秀才”等43人也被纳入双水镇委党校的师资库。富美村有3000多亩柑橘田,村党委委员张社深今年1月参加了“柑橘黄化病防治”培训后,将学到的知识教给柑橘种植户,柑橘黄化病蔓延的势头得到遏制,预计今年每亩柑橘的产量能够从5000多斤增加到8000多斤。
“作为江门市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双水党校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统筹全市的优质资源,精心设计了基层党建、红色教育、乡村振兴等多条现场教学路线。”江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学东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