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查:咱们西宁,一年一个样!(2)

光山新闻网 王林 2019-06-12 09:39:06
浏览

  健康联合体,是西宁的改革和探索之一。3年前,西宁成立了市、县、乡、村四级跨区域紧密型一体化医疗集团,以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总院,整合3家县级公立医院和29所乡镇卫生院以及289个行政村卫生室,实行“五统一”管理。

  一体化,有变化。医疗集团组建后,分院门诊均次费用大幅下降,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县域内就诊率达九成以上。“小病在基层、大病转上级、康复回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明显缓解。

  以1%的地理空间,承载全省近一半人口,医疗和养老压力可想而知。西宁不等不靠,以医改为突破口,整合有限资源,让看病养老不再难。

  作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西宁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养老,近年来共投资10.54亿元,实施304个项目,床位增加到1.1万张,逐步形成以城市呼叫服务和农村互助服务为核心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惠及8万多老年人。

  在城区,21个兼有社区护理资质的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实现“双证双营”,累计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康护服务1.2万余人(次),有效打通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

  大通县甘树湾村78岁老人李宝林无人照料,经常住院。自从住进农村老年之家,伙食有了着落,每天聊天下棋,性格也变开朗了。“市区两级自筹资金1.59亿元,分步建成300个农村老年之家,实现老人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西宁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科科长高波说。

  细节实事 让民生有温度

  小变化背后是大努力,小方便里有大进步,小改革支撑大教育

  街道干净整洁,过街天桥加装电梯,上下坡道铺了防滑垫……外地游客康峰感叹:“莫家街夜市那么大,摊主都能做到自觉把垃圾收拾好,得给西宁人点个赞!”

  群众的幸福感,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尺子。

  小变化背后是大努力。“以前还纳闷怎么‘空中蜘蛛网’就没了,‘马路拉链’减少了,原来地下搞了这么个大工程。”市民孟国栋在参观地下综合管廊后啧啧赞叹。4年前启动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将8种管线一并入地,规划建设各种管廊总长624.7公里,总投资约213亿元。这项“里子工程”,引得多省前来参观。

  小食堂体现大民生。从去年冬天开始,城中区设置6个午餐配送点,让640余名环卫工人,吃上热气腾腾的健康午餐。“以前就着热水吃点馒头咸菜了事。现在只花3元,两荤一素,吃饱吃好。”合作巷环卫工李幼红说,“政府想得真周到,没有忘记我们环卫工。”

  小方便里有大进步。在西宁市行政审批办事大厅,摩肩接踵的景象一去不复返。西宁连续6次精减行政审批事项,市级事项从2014年的342项减少到目前的93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整体办理时效较改革前提速45%,西宁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会城市之一。

  小改革支撑大教育。组建12个城乡义务教育集团,涉及城乡学校42所,教师互派、教学互通、资源共享、质量共评,普惠农村学生1.6万余人。

  小事情后是大关怀。今年元旦、春节、元宵节期间,西宁销售平价蔬菜约623吨,“西宁很多蔬菜都从内地来,价格高,过年买平价菜已成习惯,这是政府给咱老百姓办的大实事。”市民王玉梅大娘说。

  细微之处,温暖民心。落实好一桩桩民生实事,西宁把民生福祉改善与环境质量、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同步提升,连续多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八成以上。

  刘成友 原韬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