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华为携手背后 藏着一本汽车“秘籍”(2)
面对全新的变革趋势,在整车制造商、产品制造商、软件服务商、网络运营商等不同角色组成的产业链上,多方有效地进行业务整合,打破壁垒,进行深层的合作与优势互补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2019年上海国际车展期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首次向外界披露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战略和规划。
在华为的“增量部件提供商”规划中,华为将为汽车企业提供基于MDC(移动数据中心,Mobile Data Center)的车载计算平台和智能驾驶子系统解决方案;基于华为云的自动驾驶(训练,仿真,测试)云服务Octopus;4G/5G车载移动通信模块和T-BOX及车载网络;HUAWEI HiCar人-车-家全场景无缝互联解决方案。
“我们应当注意到的是,5月29日,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事业部,这是华为最顶级的部门设置,意味着华为正式进入汽车产业领域。”杨殿阁表示,华为不造车,但将为智能汽车提供包括自动驾驶技术、芯片技术、计算平台等在内的核心技术支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据杨殿阁介绍,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布局已久。除了与一汽、东风、长安、丰田、奔驰和日产等传统的汽车企业合作外,也与包括华为、百度、滴滴等在内的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企业成为了合作伙伴。这也意味着车辆与运载学院的重点布局将从传统汽车拓宽到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和移动出行、未来交通。
“如今,整个移动出行领域正在面临一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 ‘共享化’为特征的新四化技术变革,这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杨殿阁表示,“我们要抓住技术变革趋势,做好‘产学研用’合作,把实验室里的技术落地、应用,为产业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动求变 汽车人才摇篮如何回答“时代之问”
在业内人士看来,汽车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抢占未来汽车行业发展制高点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本土人才。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何通过改变人才培养体系的适应性来激活本土人才的“一池春水”,重新定义新时代下的汽车人才,将是决定我国汽车产业前途的“胜负手”之一。
据悉,清华大学从1932年开始车辆工程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工作,至今已有87年的历史。1980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正式成立,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人才摇篮。
在汽车从传统的机械制造领域向电子信息互联网领域逐渐融合的过程中,产业发展对汽车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面对汽车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清华大学已经率先迈开了变革步伐。
4月3日上午,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正式成立,简称车辆学院,英文名称School of Vehicle and Mobility, Tsinghua University,英文缩写SVM。同时撤销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建制。据悉,车辆学院将下设四个研究所,分别针对车用动力工程,汽车工程,智能出行和特种动力和车辆方向,形成“一院四所”布局。
“清华正式从汽车系升级为车辆与运载学院,这也是在中国第一个以‘Mobility’命名的院系,这代表着我们的研究方向从原来的‘车辆’本身扩展到了移动出行的新方向,想对比系升级学院名称上的变化,学术方向的拓展对学院而言才是真正宝贵和重要的。”杨殿阁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