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发展成就巡礼——平桥区篇】普惠民生奏响新乐章(2)
近年来,平桥区十分重视乡镇基层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基层文化事业。目前,平桥区全区现有区乡两级公共图书馆19个,文化馆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23个,农家书屋268个,城区文化广场4个,建成1个区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实现了基层服务点全覆盖。
2017年以来,平桥区委、区政府突出抓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弱项、补短板。按照“七个一”标准,先后投入资金4500万元,启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对全区270个村居(社区)文化活动室、文体广场等进行提档升级,把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各类道德实践活动、文明创建活动、全民阅读活动和群众性文体活动的舞台,建成宣传良好村风家风的阵地。投资270万元,在全区各村居(社区)绘制文化墙,建成近6.5万平方米。各村结合自身实际,力求做到“一村一典型、一村一特色”,展示当地的地方风情和村民精神风貌。特色“文化墙”不仅美化了环境,宣传了文明、传播了正能量,还传承了传统文化。
顺应新时代需求,平桥区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经典名篇朗诵会、世纪广场文艺演出等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让群众畅享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平桥区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演出队,利用图书流通车、公益电影放映队、“三下乡”等渠道,实施送戏下乡、送艺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内容,编排了30多个反映民生、讴歌全区干群良好风貌的作品,采取朗诵、舞蹈、小品、戏曲、歌曲、快板、民俗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到村居(社区)开展巡演。同时,一批农业科普书籍、红色革命电影也相继送到百姓家门口。年均开展相关活动600多场次,深受群众喜爱。
如今,在平桥区,群众读书学习有场所,文化活动有计划,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让平桥区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越发自信。
好婆婆好媳妇表彰
优化公共服务 建设美丽新农村
“以前路不好走,如今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出行方便多了。去年又开通了客运班车,新建了便民候车亭,让我们有置身城市的感觉,还是国家政策好呀!”说起这几年的交通变化,平桥区王岗乡三里岗村黄庄组徐启义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赞不绝口。近年来,为提高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破解农民出行难题,平桥区高点定位,总体规划,牢固树立“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的理念,建好城乡公路,使全区交通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截至2018年底,平桥区全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783.5公里,其中县道286公里,乡道277.5公里,村道1220公里。
2018年,为方便群众出行,平桥区投入资金1959.7万元,采取政府公开购买“村村通客车”社会服务模式,新购30台客车和延伸14条线路发往未通车的行政村,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通客运班车全覆盖目标,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让城乡群众同等享受公共交通服务。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平桥区大力建设乡村公路,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而且还带动了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过去的两年,易湾村先后修建了7.5公里的通村路和生产生活路,不仅彻底解决了百姓的出行难题,而且吸引了企业落户,引进了信阳市誉生园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就近转移就业100余人,其中包括20多名留守妇女和贫困户。”平桥区交通运输部门派驻胡店乡易湾村第一书记刘金龙说道。“路通了,客运班车通了,前来游玩的人也多起来,我们店里的收入增加了两成。”郝堂村一家农家乐的老板娘韩玉梅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