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精神永放光芒
大别山,是一片充满了红色记忆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一代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足迹,在这片土地上,大别山革命军民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奇迹,在这片土地上,更孕育出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宝贵精神。今天,我想带大家一起走进大别山28年烽火岁月,一起感悟伟大而崇高的大别山精神。
坚守信念是大别山精神的灵魂。1927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黄麻起义爆发,革命的红旗第一次插上了古老的黄安城头。但是由于敌人的疯狂反扑,解放21天的黄安县城失守,新县箭厂河一带遭到敌军和清乡团的残酷镇压。敌人把一块不足30平方米的稻田当作刑场,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00多人。在这些悲惨牺牲的人群中,年纪最大的是黄泥塝湾75岁的普通百姓高厚建,最小的是四角曹门村16岁的赤卫队员吴狗娃。在这里被害的革命烈士程怀天,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捕后,敌人剥光了他的衣服,施以酷刑,程怀天英勇不屈、严词拒绝,只字未说党的秘密。被害前,他慷慨写下就义诗:投身革命两春秋,遗憾壮志尚未酬。烈士骨头钢铁硬,志在救国救神州。砍头只当风吹帽,甘洒热血绘锦绣。敌人把他押到这块稻田,将他的四肢钉在门板上,惨无人道地砍掉了他的手和脚,数九寒天,大雪纷飞中,26岁的程怀天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壮烈牺牲。30平方米,300多人,也就是说这里的每一平方米,至少倒下烈士十多人,随地抓起一把泥土,都能攥出血来! 从此,人们把这块被鲜血浸透的稻田称为“红田”。
在新县箭厂河,还有一位大别山的“刘胡兰”——肖国清。肖国清出生于1917年,10岁那年,被革命领路人吴焕先吸收进了革命队伍,14岁时,她担任了箭厂河乡的共青团委书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8月,为了掩护群众撤离,肖国清不幸落入清乡团手中。敌人要她说出游击队的下落,可肖国清只有三个字:“不知道!”敌人恼羞成怒,残忍地将她的头发一缕一缕地拔下,头发拔光了,敌人又用竹签一根根地钉入她的手指,钉进去,再拔出来,然后再钉,肖国清疼得昏死过去。可是每次醒来,她的回答还是三个字:“不知道!”敌人无计可施,将她押到一个挖好的深坑前,咬牙切齿地说:“小共匪,再不说出游击队在什么地方,就活埋了你!”肖国清依然毫无畏惧,敌人便疯狂地将她推下。肖国清以年仅16岁的生命,谱写了永生的诗篇。
在大别山,像程怀天、肖国清这样的烈士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为什么能在敌人的枪口和屠刀之下,如此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对革命道路的坚定信念和永跟党走的决心。
胸怀全局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1935年10月19日,经过万里转战,中央红军到达陕甘根据地。入冬临近,陕北天寒地冻,部队吃饭穿衣的问题迫在眉睫,毛泽东想到了几天前才第一次见面的徐海东,就挥笔写下借条:“海东同志,请你部借2500元给中央,以便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徐海东二话不说,马上叫来军团供给部长查国祯,询问家底。得知部队也仅剩7000元,他对查国祯说:“毛主席开口向我们借钱,说明党中央、中央红军比咱们还要困难。我们就是不吃、不穿、挨冻受饿,也要支援党中央!”他即刻派查国祯把5000块大洋送给了中央红军,并从人员、物资上全面支援中央红军。这让毛主席记了一辈子,他曾多次说:“那时候,多亏了那5000块大洋啊!”
1947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以破解国民党对我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刘邓大军所在的鲁西南,距大别山千里之遥,路上又有汝河、淮河等河流阻隔,以及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军队围堵,在这种情况下让一支大军孤军深入国统区,没有后方,没有补给,其艰难危险可想而知。可是中央电告刘邓:“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面告陈赓),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以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刘伯承、邓小平权衡全局,决定立即南下,邓小平在出发前表示:“只要我们提前南下,换来全局的胜利,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成为解放战争重要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