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9-17 10:58:11
浏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推进“五大振兴”,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7个已摘帽县坚持把防返贫放在第一位,积极探索具有信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扛稳保障粮食安全重任

扛稳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我市严守耕地红线,多方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作物基本稳定在12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连续11年稳定在110亿斤以上。特别是优质弱筋小麦发展到209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到87万亩,再生稻20万亩,优质优价,实现了既稳产又增收。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市围绕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调优种养结构、调大绿色规模、调响农业品牌、调长产业链条,唱响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主旋律。大力发展茶叶、油茶、淮南猪、固始鸡、生态鱼以及花卉苗木、中药材、板栗等优质特色农产品,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全市绿色食品企业发展到19家、产品39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发展到68万亩,“绿色”成为信阳农产品的鲜明标志。全市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9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3件。信阳毛尖公用品牌价值达到65.31亿元,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十大公用区域品牌”前三名。农业与加工、旅游、文化、康养深度融合,让农产品价值“吃干榨尽”,使乡村价值“充分变现”。仅实施“品信阳菜、喝毛尖茶”工程一项,全年实现综合收入313.3亿元。

2019年,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争取到54万亩的项目、8.1亿元的投资,浉河区茶产业、淮滨县优质弱筋小麦产业、固始县茶产业成功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我市农业特色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供了强大支撑。

念好“三字经”培养本土人才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培养本土人才”“抓好招才引智”,具体念好“三字经”。

一是“育”。整合各种培训资源,用好农民大学教育平台,完善乡村从业人员培育体系。全市每年以不同形式培训各类农民1万多人次。信阳农民大学多维度培育高素质农民累计5000余名。

二是“引”。先后制定《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办法》《信阳市“回归工程”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支持返乡下乡创业促进乡村振兴的10条政策措施》等政策,打好“乡情牌”,念好“招才经”,建好“大舞台”,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形成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潮。全市累计13.6万人返乡创办各类实体8.3万多个,带动就业91万多人。潢川县付店镇新春村农民张新生,18岁到海南三亚南繁育种基地务工,2010年返乡牵头创办合作社,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带动200户农民年均增收23000元,吸纳100余名贫困人口家门口就业,今年获评全国“十佳农民”。

三是“转”。依托新县涉外劳务服务中心等劳务输出品牌,打造劳务输出和招商引资综合服务平台,打通乡村人力资源转得出、回得来、出入皆可发展的创业就业渠道。以涉外劳务为媒,新县争取到本县华侨、西班牙河南同乡总会常务副会长韩启立回乡投资,密切了对外联系,提高了开放水平。

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我市重塑文明乡风、强调良好家风、培育淳朴民风,乡村精神文明焕发出新气象。

弘孝道。固始县建立“孝善敬老基金”,成立孝善理事会,评选孝老爱老道德模范,激励子女养老、敬老、爱老。息县每月农历初一为65岁以上的老人举办饺子宴等孝善敬老活动。该县弯柳树村通过孝道教育,使原本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村蝶变为邻里和睦、德孝风行的文明村落。

传家训。以家风带民风促乡风。商城县田湾村户户挂家训,家家立家规,成为远近闻名的“家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