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共建命运共同体注入文明力量——解读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5-16 00:43:26
浏览

  “西方正在向东看,对话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才是世界持久和平和人类和谐共处之道。”受邀与会的欧洲文明古国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说。

  一系列务实举措,呼应不同文明国家人民的期盼——

  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

  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和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

  同各国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创新合作模式;

  同各国实施亚洲旅游促进计划……

  以文会友,以文富人。

  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动委员会执行主席霍启刚说,青年人充满活力和想象力,引导青年理解亚洲文明兼容并蓄、和谐共生的历史与现实,把文明交流互鉴的接力棒传递到他们手上,尤为重要。

  “多样、交流、互鉴、发展”,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用四个关键词概括他对习近平主席演讲的理解,“未来哪个文明发展得更快更好,就看哪个文明更加开放包容。”

  “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

  “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

  “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

  ……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真正的文明,是通过交流相互借鉴,创造持久和平与人类和谐。”在帕夫洛普洛斯总统看来,现在有些人鼓噪“文明冲突论”,这显然是狭隘的,“我相信通过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这个新平台将实现合力,创造出共同的未来。”

  从中亚古城撒马尔罕,到埃及卢克索神庙,从新加坡圣淘沙,到泰国曼谷玉佛寺、希腊雅典卫城……习近平主席出访中,探访当地文明古迹,以文化促交流,以交流促理解。

  15日上午,新加坡总统哈莉玛和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在演讲中不约而同提到中国在倡导文明交流互鉴中的“榜样”作用。

  哈莉玛总统说,中方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有助于各方探索如何更好让世界人民受益。

  “任何国家的文化和文明都不应该受到任何的国际约束,我们应该是平等独立的。大会具有重要地区和国际意义,这对斯里兰卡十分重要。”西里塞纳总统说。

  肩负大国担当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今天,习近平主席这样阐述中国同亚洲、同世界的关系。

  这是来自古老中华文明的世界启迪——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