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坞村的“土专家”(逐梦)(4)
可是,运输上遇到了麻烦。如果水运,成本低,但需要6天时间;车运,费用高,只需要13小时。为确保鲍鱼品质不走样,林哲龙选择了车运,专门找了一辆装有增氧设备的车,一路上亲自“护送”。
回到官坞,他将这50多粒绿盘鲍作为公鲍,把本地传统的皱纹鲍作为母鲍进行杂交,经过养殖试验,杂交品种达到了成活率高、长速快、个头大、肉质好的目标。这个新品种被命名为“福鲍一号”。
现在最大的“福鲍一号”成品,一粒能养到250克,可卖到300元!“福鲍一号”又带动培育出了红鲍原种、黄鲍原种等一系列新苗种。发达的种质业推动了养殖业的兴起。早年,连江县被中国藻业协会评选为“中国海带之乡”,后来又因其鲍鱼养殖数量大和品质优,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评为“中国鲍鱼之乡”。
今年6月25日,福建省召集几位专家就海洋种质问题召开专题座谈会,林哲龙是被邀请的10位专家之一。在这次座谈会上,他介绍了这些年在养殖一线实践探索的体会:“乡村要振兴,产业先振兴;产业要振兴,种质要更新。”
会上,林哲龙从随身携带的“密码箱”里取出一根今年收获的成品海带,慢慢展开、抻平,向专家们展示:这就是新研发的“黄官二号”苗育出的海带。同样一根小小的苗,养这个,亩产是30吨,是过去产量的10倍。同时,耐温力也有所增强,可在海里多生存20天左右。以前,养海带怕风怕雨怕市场,既辛苦还赚不了钱,现在,一亩稳稳地赚上几千元。
其他专家一看,纷纷竖起大拇指:这海带长度有两个成年人身高那么长,果然不一般!
每谈起养苗,60多岁的林哲龙言语间总有一种年轻的劲头。一路奔波,一路创新,虽然历经无数的风和雨,千般苦和累,但是,当看到官坞苗种走向各地、走向世界,当看到官坞产品走向千家万户,村民们丰收时露出喜悦的笑容时,林哲龙是欣慰的、振奋的——阔步走创新之路,是正确的选择。
临别时,林哲龙对我说,蓝色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广阔的平台,我们应该做好“海”这篇文章,让官坞渔业苗种“金种子”更闪亮。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26日 08 版)
(责编:胡永秋、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