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望无垠的稻浪里(我们这里的年轻人)(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9-27 08:00:01
浏览

  育秧只是第一步。在陈奭荣看来,插秧、施肥、打药、收割,样样都要改进。插秧用机器效率才高,但“巴掌田”里没法施展,只能推动土地流转,让小田变大田,搞规模化种植。这里雨水多,不能像过去那样撒化肥,要往土壤里搅拌缓释肥,让肥力缓慢释放,这样能避免排水时把肥力带走。打药,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背个喷壶喷,一天也打不了多少,要用机器打药。为此陈奭荣特意去考了无人机驾驶证,无人机飞一趟就能喷十几亩,比人工快了不知多少倍。另外,他还借助农机具购置补贴,购买了许多现代化农具。

  其实,陈奭荣遇到的最大难题,还不是这些。第一季收了稻谷,他去都斛镇的海鲜街卖,主打“原生态稻谷”,不料卖不出什么好价钱。台山市都斛镇、斗山镇、端芬镇、广海镇等地都有水稻连片种植,盛产当地特色的丝苗米,一粒粒洁白如玉、晶莹剔透,色香形味俱佳,无论观感还是口感都属上乘,可是没有打响品牌,买家都当是“大路货”。

  血气方刚的陈奭荣,一时陷入沉思。

  三

  “不能光让种稻人少流汗,还要让种稻人的汗水更值钱!”

  要想种稻成功,光靠机械化是不够的,必须走水稻产业化之路。陈奭荣埋下头来,用心钻研,渐渐摸索出了一些门道。

  他先是搞起稻鸭共生,每亩稻田大约可以放养一二十只鸭子。因为是无污染纯绿色放养,鸭子在市场上价格很不错,卖鸭子的收入大约和稻谷相当。稻田里养鸭子,几乎不用投放饲料,水田里有很多螺、水草和浮游生物,鸭子基本够吃了。田里的螺繁殖很快,特别是福寿螺。以鸭治螺,一举两得。而且鸭子在稻田里嬉戏觅食,不但可以翻松泥土,排泄物还是很好的肥料。等到稻子结穗时,就把鸭子收了,“稻生鸭”很受消费者青睐。

  另一边,脱米后的稻壳也能综合利用。这些稻壳,以往要么翻土犁田时当成有机肥料埋入地里,要么直接撒在菜地里,或者用来煮饭烧火,有时甚至当成垃圾扔掉。陈奭荣根据饲养用途,将稻壳混合玉米、红薯叶子加工成饲料,养猪、养鸡、养鸭、养鹅、养鱼都不错,价格又和稻谷相当。

  好琢磨、爱总结的陈奭荣,还从自己的稻田实践里总结出了三个“七”。

  他注册了属于自己的丝苗米商标,把稻谷脱粒加工后,通过网络电商销售,市价是稻谷的七倍。在整洁的加工厂里,一袋袋金黄稻谷被倒进巨大的脱壳漏斗,伴着“隆隆”声响,一粒粒白花花的大米跳跃而出。满当当的仓库里,整齐地摆着一袋袋大米,等着物流发货。

  他将碎米粒制作成米粉,并注册了品牌进行销售,煮和泡都行,和方便面一样,市场价格又是稻谷的七倍。一碗就是一根粉,一包正好煮一碗,丝滑筋道,回味悠长。游子归来,首先要吃一碗家乡的粉,离乡时都在行囊背包里装上几包粉。一碗碗爽爽的粉,承载了满满的乡愁和家乡的味道。

  第三个“七”的奥妙,则在稻田里:“稻田研学、稻田旅游、稻田民宿的文旅附加收入,是田里稻谷的七倍。”陈奭荣站在稻田旁竖立的规划图板前,信心满怀。他已经做了整体规划,系统开发乡村文旅项目。做项目当然是要赚钱,但他的希望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要让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谨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四

  经过九年种稻磨练,三十六岁的陈奭荣身体结实了许多,脸、胳膊、腿,外露的皮肤都晒成了古铜色。陈奭荣经营的绿稻农场,从三十亩发展到五百亩。他扩建了育苗基地,秧苗供应周边万余亩水稻种植。他还牵头成立农业合作社,吸引周边村民以土地入股,推动更多的小田变大田,让旧日弯弯绕绕的条条田埂消失在大片稻田中。“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