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进京赶考之路”(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9-28 06:03:02
浏览

  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一幕幕影像,定格历史瞬间,带观众了解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详细经过。在多媒体影音体验区,观众还可以从电子屏上查询百年京张铁路的修筑经过和清华园车站红色历史影像,深入了解进京沿线地区的解放历程和铁路接管等相关内容。

  “作为1949年中共中央进驻北平的第一个落脚点,清华园车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李志介绍,展览共展出历史图片20余张、珍贵文物文献20余件(套)、文字版20余个、多媒体10个、景观2个,以丰富的文献史料和现代化展陈手段再现了1949年中共中央迁平具体部署、抵达清华园车站的伟大历史进程及时代价值,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历史自信。

  参观完展览,在车站的“候车大厅”里,还有一处特别的购票“打卡点”。观众点击屏幕,输入自己的名字后即可打印一张书签。书签分为左右两部分,右侧是一张老车票,样式参照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硬板的京张铁路火车票,上写“涿县—清华园,硬座,全价3.50元,按票面日期、车次乘车2日内到有效”。书签左侧印有观众名字,以及“走向新中国的步伐  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清华园车站专题展览参观留念”字样。

  “再次来到熟悉的车站,40多年前的铁道、货场等场景历历在目,我也从学生变成了白发老人。”北京科技大学退休教师赵辉参观后感慨。自3月25日清华园车站旧址开放以来,红色展厅已接待游客超过3.4万人次,单位组织的党员人数活动占总参观量的1/3以上。

  颐和园益寿堂

  74年前,从进京“赶考”第一站出发,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乘车前往颐和园休息,随后前往西苑机场阅兵,当晚在颐和园益寿堂宴请民主人士。如今,颐和园益寿堂也焕发新颜,“古都春晓——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颐和园专题展览”正在展出。

  因为远离昆明湖、佛香阁等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许多到颐和园游玩的人,未必到过益寿堂。在万寿山东麓半山坡上,苍松翠柏中坐落着一个四合院,由正殿、配殿、耳房组成,传统的北方四合院住宅式风格建筑,这便是益寿堂。

  紫丁香掩映下,是益寿堂精美的垂花门,方形门墩上有石卧狮,两边的灰色院墙上,装饰着造型各异的什锦灯窗。走进院子里,几株古松挺拔苍劲、直插云天,朱红的大门、立柱和屋顶的点点青苔互为映衬,尽显古朴幽静之风。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抵达北平清华园火车站后,换乘汽车前往颐和园益寿堂休息,这里是他进京后的第一个落脚点。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研究室郜峰介绍,3月的北京乍暖还寒,“进京赶考”的第一天,工作人员用益寿堂的铜炉生火取暖,并从外面买回熟食等食品,让毛泽东吃了进京后的第一顿饭。

  走进益寿堂的正殿“松春斋”,两桌“晚宴”场景吸引眼球。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抵达北平的当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益寿堂宴请已先期到达北平的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书写了进京“赶考”的重要一笔。“我们依据文献记载再现了当时宴集群贤的场景。这里的火炉是园藏文物,圆桌、圆凳都是参照园藏实物仿制的。”郜峰说,“餐桌上食物,我们没找到具体菜单,目前摆着的豌豆黄、驴打滚、艾窝窝、芸豆糕等北京小吃,则是依据相关记载推断可能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