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感受乡村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2-22 10:30:07
浏览

“乡村博物馆建起来,把散落在田间地头、农户乡舍的特色藏品有序收集起来,也能让群众更加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柯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任宏亮说,通过整理、挖掘藏品背后的文化故事,将深厚的乡土情怀和富有独特魅力的乡村文化留存下来。乡村博物馆已成为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文化动能的重要载体。

紧扣“乡土味”活态传承乡村文化

摸螺蛳、煮蚕豆、看社戏、放牛、钓虾……这些在外婆家的童年趣事,在鲁迅笔下活灵活现。在绍兴市越城区鲁迅外婆家朝北台门陈列馆,“迅哥儿”味十足的外婆家记忆,让游客在此与鲁迅的童年“相逢”。

记者步入陈列馆的那一刻,仿佛走进了“迅哥儿”的童年,《社戏》中的童年乐趣与人情温暖扑面而来。“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轻抚耳畔,阵阵“豆麦蕴藻之香”悠悠飘来,仔细聆听,墙上的小喇叭还在播放外婆的绵绵细语和水乡戏台的“咿咿呀呀”。

童年时光留影、听外婆讲故事、水上看社戏、钓虾弶鸟、探究树洞小昆虫、“迅哥儿”拔何首乌……现场随处可见的互动小环节也都设计巧妙,极富创意。

“除了实物、照片、文献资料,博物馆还借助全息纱幕投影、影音播放等技术,设置了序厅入梦、摇到外婆桥、社戏音绕梁、与我同游的数字化展陈场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数字展陈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局限,以交互式展示手段和开放式知识探索模式,让观众从“活化”的展品中开启体验性、启发性满满的“寻梦”之旅。

这个面积350多平方米的展馆,不仅是游客们寻访鲁迅童年生活足迹的打卡首选,更是一本可视可知可感的“立体教科书”,成为当地中小学生的实践教育基地、充满“乡土味”的第二课堂,越来越多中小学生在这里深入了解乡土文化、历史故事、非遗技艺。

在杭州,位于余杭区百丈镇的传梭博物馆,1500平方米的展区里陈列了各类纺梭22000多件(组),演示了纺织技艺十二道工序,并联动展示木雕、常山木龙榨、云南坡芽歌书、百丈竹编等传统手工技艺。自开馆以来迅速成为热门研学基地,平均每周末接待约300名中小学生。

在温州,乡村博物馆与年轻人实现“双向奔赴”。在瓯忆文化博物馆体验瓯窑制作,在黄汤制作技艺体验馆感受黄汤茶文化,在泽雅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亲身经历从纸浆生产到抄造纸张全部过程……年轻人在乡村博物馆感受到文化之美、历史之美、乡村之美。

扎根于乡土的乡村博物馆接地气,富有人文情怀,更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特聘专家吴晓力在走访浙江各县市的博物馆后感叹,乡村博物馆刷新了文博概念,培育了乡村看点,弘扬了人文情怀,推进了文旅融合,赋能了一方乡土的美好未来。

“博物馆+”新业态反哺乡村建设

清晨薄雾笼罩,古朴的水乡一大早就被游客的脚步声唤醒。辑里湖丝馆就在湖州市南浔古镇里,馆内的文化底蕴和馆外的水乡风韵相互映衬。

从两宋时期的小作坊到明清时期的名扬四海,再到近代的辉煌,记者看到,馆内陈列着各种珍贵的丝绸文物和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示了辑里湖丝的独特魅力和悠久传承。据辑里湖丝馆负责人姚建平介绍,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制丝的过程,从蚕茧的挑选、煮茧、剥茧到拉丝、织绸,感受这份古老技艺的独特魅力。文化展示与旅游结合起来,不仅给古镇旅游增添了人气,也注入了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