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舍天地连接中外古今 多彩活动涵养文化自信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5-18 02:29:01
浏览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在万物并秀的初夏时分,国际博物馆日如约而至。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各地文博机构围绕这一主题先后推出精彩展览及丰富活动,集中展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重要精神力量。

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观众在首都博物馆参观。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观众在首都博物馆参观。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新展不断 为观众献上文博盛宴

作为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的举办地,5月18日当天,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开馆。秦汉馆以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的缘起、发展和贡献为宗旨,以陕历博馆藏为基础、以考古资料为实证,重点展示秦汉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秦汉文明”系列重磅展览也同时揭幕。系列展览包括基本陈列“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以及“城与陵”“技与美”2个专题陈列,系统讲述秦汉时期从政治一统逐步实现国家、思想、文化认同的历史进程,以及大一统格局下的社会风貌、生活理念和精神追求。

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公共文化产品。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各地文博场所不断创新展览展示,陆续推出主题各异的精品展览,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南京博物院推出“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展,通过苏轼的作品和生平,揭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杭州的博物馆镇馆之宝”特展在杭州博物馆与观众见面,把杭州市众多博物馆的“好宝贝”一“展”打尽;“内蒙古黄河流域古代文明展”在青岛市博物馆开幕,汇集内蒙古黄河流域各历史时期精品文物200余件套,诠释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真谛。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近期,全国多家文博场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举办了许多广受欢迎的展览活动。

故宫博物院“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自开幕以来人气不减,约200件文物精品诉说着中法往来交互的历史印迹。苏州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藏亚述文物珍品展”、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丝绸之路上的亚洲文明”主题特展等多个展览同样精彩不断,描绘出一幅幅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图景。

故宫博物院中展出的铜镀金提环赤道公晷仪。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故宫博物院中展出的铜镀金提环赤道公晷仪。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跨界融合 “刷新”博物馆打开方式

据介绍,为全面综合呈现秦汉文明的大概念,“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的各个单元都设计了多媒体互动装置,以数字化图像来助推各个展览板块对主题内容的释读。

“秦汉馆的展览设计,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一次重要的突破,改变了以往以时间为序的历史叙事结构,整体上以大历史串联小专题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对秦汉文明进行诠释。”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说。

近年来,科技与文博紧密联动,让古老的文物有了更为鲜活和生动的面貌。博物馆内科技手段的运用,带给了人们非凡的参观体验。

在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站在墓葬封土堆旁,戴上4K分辨率的VR眼镜,控制手柄前进,只见威武的仪仗分列两边,乐伎奏响激昂胡乐,徐显秀夫妇身着华服举杯宴饮,气氛热烈。置身其间,北齐生活仿佛可触可感。